2024年11月22日

福音电影《心的归回》关注民工小人物 导演朱皓畅专访:我是一位佛教徒,但基督教赞美诗感染了我的心灵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1月09日 15:26 |
播放

人人渴望成为“大人物”,但芸芸众生中,如天上星、海边沙一样众多的却是“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普普通通、默默无闻,在现实的大海中挣扎求生,品尝着生活的痛苦艰辛,也回味着人生各种丝丝入味的幸福美好。

他们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也许我们就是小人物。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小人物,无论在我们的意识和言谈上,还是我们各种的文化产品中,比如电影。

在时下中国愈发膨胀起来的电影业中,愈来愈多的或是英雄、或是悬案、或是魔幻或是插科打诨,但朴朴素素呈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灵魂关怀的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

因此,当刚刚完成后期制作、成本只有80万的电影《心的归回》预告片伴随同名赞美诗的旋律响起,你看到两位小人物——同样来自一个传统农村的一位男民工钟家旺和一位女洗脚妹张红英——在时下世俗和腐败的现实中生活、挣扎与最后的超脱时,情不自禁赞叹这部小电影的大情怀:这是对底层民工群体及其所代表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们一种浓郁而真挚的人文关怀。

《心的归回》讲述农民工钟家旺为满足拜金女朋友的欲望花光了辛苦赚来的工钱,为了能回家陪父母过年一路艰辛,搭货车、坐马车翻山越岭回到家。钟家旺去女朋友家拜年,女朋友却提出要和他分手,伤痛中昔日同学张红英走进了他的生活。然而张红英是在城市的足疗城里做一名普通的按摩技师,因为工作的原因饱受很多委屈,特别是周围村人的冷眼相待,在绝望和痛苦中他们认识上帝来到教会得到了心的归回。

尤其预告片的结尾镜头落在了男女主人公来到教堂,心灵得到安息与救赎,旋律也来到《心归回》的高潮:
将你的心,归回,
让你的灵高飞, 
耶稣爱你,他在等你, 
他是你生命中的唯一宝贵~
将你的心,归回,
让你的灵高飞,
耶稣爱你,他在等你, 
他是你生命中的永远依归~

<iframe height=498 width=510 src="http://player.youku.com/embed/XMTMyMTEzMTg2MA=="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短短2分钟多的预告片,让笔者内心被深深触动,尤其是镜头中的郊区教堂聚会和赞美诗所带来的明快亮色一扫之前的暗色和绝望。笔者不禁联想到:唯有福音可以给身处软弱和艰辛的人类带来如此盼望与更新。

看完预告片,笔者对于该片的导演十分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人生阅历让他对底层的小人物有如此的情怀,特别是怎样的信仰经历让他在影片中如此强调了郊区教堂聚会和赞美诗的元素?

于是,基督时报邀请《心的归回》的导演、同样也是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朱皓畅分享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然而,最令笔者吃惊、意外,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想到的是朱皓畅导演坦言他并非是基督徒,而是一名佛教徒,但偶然的机会和一位朋友,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位制片人走入云南一间教堂,聆听到赞美诗《心的归回》,内心深受感动,让他看到信仰带来的信望爱,于是就把这样的感动和镜头也带入了正在拍摄的电影之中,彻底改变了电影的风格。

基督时报:是哪些原因触动了您拍摄这样一部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电影呢?

朱皓畅:这跟我自己的生活有关。我出身农村,初中只上了半年,然后就出来闯荡,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修公路、拉砂灰、焊电焊、洗碗、KTV服务员、搬运工、推销员、业务员......一步步这样走过来,我的人生给我的感触很大,然后我想做这样一部电影。

我看到这个世界底层的小人物们,被真实的生活压力压得不成人形,所以很想给他们一点希望,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光彩——就算再艰难也是,小人物坚守内心深处的纯洁。

基督时报:您这部电影最初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朱皓畅:这个电影的剧本从2014年3月份开始构思,当时想围绕一个“孝”来讲故事。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只有有了孝才会有对国家的忠,对朋友的义,对师长的敬。所以就像围绕“孝”展开,讲的是两个农民工在不同的行业里面艰难的生活和闯荡,主人公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女的做按摩女,她去做按摩女就是想给自己的父亲挣点钱治病,尽孝而已,但回去才发现自己父亲早已不在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直到她回到家跪到父亲坟前的一刹那,我觉得是很震撼人心的。男的春节的时候千辛万苦回到家,被势利的丈母娘赶出去了,女朋友不想和他分手也是迫于家里压力,分手了,他付出那么多,但得到这样的回报,是很难想象的。

这个女主角本来是很纯洁的,但因为做洗脚妹,大家都觉得名声不好。男主角最后不顾父母的反对,希望和她走在一起。不过片子留了悬念,到底两个人有没有走在一起,我们不想给大家明确的结果。本来到了故事的最后,真正在一起不在一起都无所谓了,其实大家的心结都已经释放了。一开始就想简单表达小人物的东西。小人物就是这么回事:受到别人冷眼的同时也是开心生活的,再艰难也是对未来的生活存在一种朴素的向往,因为在他们心中可能没有多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出来闯荡就是想给父母和子女一个稍微好一点的生活,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想传达的是:无论你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如果能坚守住最开始的东西,你是很可贵的。就像男主角的女朋友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后来变质了,再不是以前的那个人。无论哪个环境、哪个地方,我们都要坚守住内心深处的纯真和善良,我们不应该被金钱名利迷惑。


电影中,朱皓畅扮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历尽艰辛。(图:制片人梁枫提供)

基督时报:您本来讲到您是佛教徒,也是出于想谈“孝”的主题开始派这部电影,但您的电影后半段加入了教堂里温馨的聚会和唱赞美诗的场景。您怎么会想到加这些场景呢?是有什么触动了您吗?

朱皓畅:
本来片子的思路就是表现一种小人物的经历,最后的结尾也是大家都释然然后就结束了。不过,就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位制片人梁枫恰好带我去昆明茨坝的一个教堂,刚走进去我听到了《心的归回》这首赞美诗,一下子、首先出来的想法就是这首歌的内容和旋律就好像为正在拍的电影打造的意义,之后又听了《耶稣是人类的希望》的赞美诗,又觉得好像为电影中这个人物写的歌曲一样。

于是,就决定就把这两首音乐用上去,同时拍的时候就想可能我要加一些基督教的东西和镜头,把基督教的精神融在里面。所以就在昆明茨坝这个教堂拍摄了演唱赞美诗的场景。电影的剧情也就做了一些修改,让女主角变成了一个基督徒,多年前结了婚有了孩子,每天都在教会里面做些服事,后来她的男人矿难死了,她为了父母和孩子就出来城里做洗脚妹,艰难的生活,信仰也如何支撑她的。后来,在她的影响下男主角也成为一个基督徒。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演员都不是基督徒,所以我们拍摄前需要提前适应,跟基督徒交流沟通和生活一段时间。

其实影片一开始有点压抑,灰暗,但后面之所以我把结尾变得很模糊,就是想让大家把一切都放下,之前的恩恩怨怨都已经不重要了,感觉这样的感觉很符合人物最后的归宿。

现在我觉得:可能从做这个片子开始到结束都有上帝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我的那位制片人是基督徒,他每天拍摄时在那里祷告,其实在拍摄时也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看到,上帝也在帮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由此拍摄在一个云南的小县城,那天下的雨很大很大,我在那里去拿香去拜,希望雨停了,没有一点改变。可是我们的制片人祷告之后,雨就不下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包括随后的连夜转场在县城的事情。(备注:这位制片人梁枫向笔者见证说:“转场时,我祷告求主一路的保守和带领。夜里转场时因为下雨路滑,我们的灯光车刹车失效,又是下坡因此车子失控悬在深沟旁,但感谢主的恩典,灯光车的前面玻璃撞碎了最后用拖车拖走,但人一点事也没有。”)

从拍摄到结尾,到最后后期制作片子剪出来都看到上帝都在支持。我也希望这个片子出来之后,让大家看到多了解基督教。


电影中拍摄教堂的现场场景。(图:制片人梁枫提供)

基督时报:您是一位佛教徒,不过这部电影用了不少基督教色彩的素材。您不觉得冲突吗?您是怎么理解信仰的?

朱皓畅:我有了解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我现在也在了解基督教。我认为每个宗教可能出发点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让一个不好的人变成好的人,把不好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包括基督教也是,就是想让一个人成为善良的人,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爱,包容和仁慈。我电影中用基督教色彩的素材,是因为基督教的感觉是简单明了,只是想把这种感觉做出来,没有想很多。

其实一开始,我信佛教的时候一直有基督徒给我传福音,但是我都不看,而且反感,但我的制片人这次把我带进去教堂,我去了之后觉得很受感动。我也希望藉着这个电影,让关注可以多一点兴趣多关注基督教。我不否认我进了基督教堂之后被感染过,我也希望这样的感染让观众也感受到。

我看到这位制片人美好的夫妻关系让我看到基督教的家庭价值观很好,让我看到,基督徒的夫妻很专一,除了自己的配偶外不会跟别的人暧昧或怎么样。这是让我很感动的一点。基督教还有其他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发扬的,将来有机会我还会拍基督教的片子,当然希望那个时候比现在更成熟。

基督时报:从一位非基督徒的视角来看,您认为基督信仰可以给时下的中国社会带来一种怎样的贡献呢?

朱皓畅:我认为可以带来一种团结、和谐、富强。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信仰,其实我们应该有个信仰,人一旦有了信仰,就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改掉很多坏的东西。现在许多人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眼里只有金钱、名利、没有责任,我觉得就是因为没有信仰,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信仰的话,我们的祖国会变得富饶,美好。基督徒完全可以带来这样一种东西。当然,其他宗教也可以带来这种信仰的力量。

基督时报:您作为一个演艺界的导演,拍摄了这样一部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电影。您是怎么看待电影中融入宗教性主题的?

朱皓畅,中国的宗教的电影很少,而目前市面上有的这类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打打杀杀的。其实佛教本来也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但现在佛教变得很名利,不少假和尚也被爆出来是披着袈裟在骗人、坑蒙拐骗,这不是真正的佛教。电影中的宗教很多是不纯粹的,宗教原始的东西不是我们现在电影中表现的那样,现在是吸收了很多外面的东西,名利、金钱等等。

我希望我这次做出来的片子是很好的、有正能量的。如果这样的风格能够被大家接受的话,我是觉得很好。宗教性的片子应该是把宗教里面美好的、正能量的东西拍出来。这次拍出来融入基督徒色彩的的片子,也给了我拍摄以后类似正能量的片子的信心。

基督时报:您很强调情怀、信仰,也很强调电影中要有这些东西。那么,您是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的电影文化氛围呢?

朱皓畅:现在大多电影都是商业运作。明星阵容,知名导演,加上比较有噱头的情色,来吸引關众。现在的观众每天很忙碌也枯燥,他们需要放松和发泄,所以投其所好,之所以现在的观众变成这个样子,也是因为没有信仰,否则再怎么忙碌也会找到可以调节自己的方式,他们就信仰金钱信仰名利,所以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赚钱,工作压力大就看这些很商业、没一点内涵、根本不用去思考的一些东西,然后一笑而过。

缺少信仰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一个人有信仰,比如一个制片人,一个投资人,一个导演有信仰的话,我觉得至少会在这个片子里面给观众带来一种很正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文艺片不会受欢迎,但是我依然会这样做。我希望多一点像我们这种的人出来,多拍有信仰、有宗教、有正能量的电影,能够感染我们的观众,让他们渐渐的把那种只是金钱和名利的里面拉回来。

改变目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虽然难,但是我还是会坚持。可能我也需要拍一些商业片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我还是会坚持,这样正能量的文艺片,好片子的。只是希望观众们能够抽时间关注这些文艺片。

笔者手记:
《心的归回》是大约8,9年前中国一个基督徒原创乐队“野地百合”创作出的一首原创诗歌,它的歌词非常具有诗意:
伊甸的美景早已一去不回,
受伤的白鸽难以展翅高飞,
园中的鲜花早已凋谢枯萎,
哭泣的心灵何时难以安慰。
髑髅的山枯无辜羔羊替罪,
永恒的救赎成就奇妙宏伟,
黑暗的大地再见黎明光辉,
疲惫的心灵终又重蒙恩惠。
将你的心,归回。
将你的心,归回,
让你的灵高飞, 
耶稣爱你,他在等你, 
他是你生命中的唯一宝贵~
将你的心,归回,
让你的灵高飞,
耶稣爱你,他在等你, 
他是你生命中的永远依归~

这首悠美的赞美诗通过一幅幅图画,将人类堕落之后的场景一一描绘在我们面前,又将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以及因着他的十字架而带来的救恩,用白描和象征的手法,清晰明朗地展现出来。发自心灵的音乐同样可以感染心灵。因此,虽然并不了解、并且当时也并未抱有了解的兴趣的朱皓畅在走进教堂时心灵却被深深触动,于是,他的感动就这样进入到了一部关注小人物的电影之中。

这也和与他共同工作的制片人梁枫真实的信仰状态有关。当笔者问起梁枫弟兄此事时,他只是很简洁地说到自己非常感恩,他也没想到仅仅带朱皓畅去教堂一次会带给他这么大的感动。他也见证电影制作期间峰遇大雨之后转场时感受到上帝的保守,”转场时,我祷告求主一路的保守和带领。夜里转场时因为下雨路滑,我们的灯光车刹车失效,又是下坡因此车子失控悬在深沟旁,但感谢主的恩典,灯光车的前面玻璃撞碎了最后用拖车拖走,但人一点事也没有。”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由笔者根据采访录音内容整理而成,经由受访者校订。编辑略有删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