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信耶稣后,都知道要行善,不能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所以,我们努力做好人,保守自己不断有好行为。然而,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内心会疲惫枯干,来到神面前,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仍感到恐惧和不安。
为什么灵魂总会有恐惧和不安呢?难道我做好事还不够吗?究竟还需要做什么才能除去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呢?
其实,灵魂的不安和恐惧并非我们的善行就可以解决的,要明白背后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通过《圣经》可以知道,灵魂里面莫名的不安和恐惧是因为人犯罪远离神而有的。人类始祖亚当犯罪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害怕,听到耶和华的声音就躲起来,不敢见神。
所以,我们犯罪后,第一个反应也是不安和恐惧,很想隐藏自己的罪,不希望别人发现。但这样只是自欺欺人,隐藏起来的罪会一直折磨、控告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痛苦不堪,得不到自由、平安、喜乐。
因此,想要根本解决痛苦的问题,就要解决罪的问题。而人靠着自己永远无法除掉罪带来的羞耻与不安,因为惧怕审判。
所以,神差祂的独生子耶稣来到世界,为要解决我们灵魂里面罪的问题。
耶稣来,指出人心里隐藏的罪,常常让我们很痛苦,越是信仰,越是看到自己内心隐藏着很多罪。然而,要明白的是,耶稣来到世界,根本上不是为要定我们的罪,而是让我们相信祂的救恩并得着永生。
因此,当我们犯罪后,要懂得分辨,有圣灵的声音也有撒旦的声音。撒旦的声音是让你一直为罪痛悔,陷入自责和愧疚,灵魂充满不安和恐惧,并且无法自拔,因为羞愧更不愿意来到神面前悔改,离神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只会带来灭亡。
而神的声音是温柔慈爱的呼唤声,等待我们回转归向祂,当我们愿意悔改的时候,祂就热情地拥抱我们,亲吻我们,赦免我们一切过犯罪孽,接纳我们的全部。
所以,当我们按照神的意思忧愁悔改,就能活出新生命。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中,却相当难做到,笔者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苦中,很想彻底改掉自己习惯性的罪,但发现常常被打败。
为什么呢?因为人还是想靠着自己的行为得救,靠着自己的善行让生命改变,根本原因就是“骄傲”。
骄傲就是人自我的抬高,把自己当作神看待,自以为义,从此听不见神的声音,或者误解神。
主来到世界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骄傲的罪。如果我们不明白骄傲的罪,其实真不知道从哪里悔改。我们也传过福音,怎么能给人介绍耶稣基督,一个人怎么能迎接耶稣基督做救主,很多人都不觉得自己是有罪的人。
如果人不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我们无法向他介绍耶稣基督。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很好的人,没有做什么坏事。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个罪人呢?
创3:8-13节,这里是亚当跟神的对话,他已经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骄傲的心已经进入他的里面,第一个反应是很害怕,有恐惧,当神来寻找他的时候,问他,你做的什么事?其实并没有定罪他。就像父母找到 闯祸的孩子问他,你做的什么事呢?父母想要帮他解决问题,但亚当第二个反应是推卸责任,觉得是女人的问题,最终觉得是神的问题,没有很好承认自己犯错。
他里面很深来到骄傲的位置,没有很好承认自己的软弱和问题。所以,他向着神的态度是很拒绝的态度,“我不需要你帮助,我没有错。”
很多时候,神很想要帮助我们,但我们里面有拒绝的态度,“你不用帮助我,我没有错。”因为人不相信神的爱,拒绝神,所以神无法帮助他,因为这个是爱的关系,如果我们拒绝神的话,神无法亲近帮助我们。因此,人就只能在罪中痛苦,打转,出不来。
罪的根本是,人有骄傲的心,想要脱离神,脱离生命的根源,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骄傲就是把自己当作神来看待,取代神的位置,凡事依靠自己。
所以,这样人的灵魂来到的状态是,非常害怕,恐惧,因为人灵魂本身不可以脱离神生活,就算犯错,也不可以离开神的,小孩子犯错的话,更加需要父母帮助解决问题。
亚当最根本的问题是不依靠神,只是依靠自己,从此之后,只是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去生活。作为亚当的后代,我们也遗传了这样的罪,所以,我们也变得骄傲不愿意依靠神。
脱离神的人,灵魂就会很不安,无论如何努力行善都无法得到安息,没有从心里发出的喜乐。因为人通过自己的行善,无法得到永远的生命,人在神的审判面前都是站立不住的。
虽然内心很想得到满足,可是不寻找神,不接受神的爱和帮助,所以找了很多东西来填满自己:财宝、名誉、地位、权势,试图想要通过这些东西得到平安。但人脱离神,无法被填满。
因此,我们需要“悔改”——原文意思——转变心里的意念。从自我中心,改变成为以神为中心。从自我满足,回转到满足神的心意。
当一个人接受耶稣救恩后,他的“两座大山”被挪去,灵魂会觉得很轻松喜乐,第一是罪得赦免,第二是脱离律法的权势和咒诅,这些耶稣都已经为我们担当了。
所以,当我们过一个以神为中心的生活时,会活在恩典中,自然会充满平安喜乐,不会再感到恐惧不安,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