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元自杀案已过去7余年,但是由此案带来的思考却还没有停止。日前,几位中国基督徒再度谈起此事,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爱我胜过爱:原文是恨)自己的父 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
《巨婴国》一书收录了该书作者、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发表的博文《谁逼死了杨元元?》,介绍了杨元元自杀案的始末。
“我一直难以想象,这30多年,她是怎样过的。因为母亲时刻不离左右,没有私人的空间,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没有自身情感的小小角落——母亲,似乎已经成为她今生今世无法摆脱的另一半。所以她无法寻找另一半,也无法开始恋爱。她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并不年迈也无疾病的母亲,始终活在母亲的监管和控制之下。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她几乎从未获得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权益,而这恰恰是被孝道文化所剥夺的。”
该博文开头引用了天涯网友“午后的水妖”的这段评论,然后说:“关于杨元元自杀事件,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与其说这是贫困个人在缺乏温情的社会中挣扎这样一个宏大话题下的缩影,不如说这就是一个家庭悲剧,一个个人成长的悲剧。”杨元元带母求学,被评价为尽孝,“然而,带母亲求学并不是杨元元的唯一选择,甚至都远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杨母年仅50余岁,而且身体健康,且每个月有937元人民币的退休金。”
两人住在一起,到底是谁的需要?文中表示,是杨母的需要。“也许心理学一个术语——共生——可以很好地解释杨母的这一行为。”“这首先会是父母的需要,父母从心理上离不开孩子,假若孩子离开就像失去自我一样,会空虚,找不到存在感,所以会死死抓住孩子不放。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常常意识上会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但他们的内心中会非常痛苦,他们内心中会很渴望走向独立,但他们意识上会认为这是错误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走向独立的动力。”
7年后再次谈起此事,几位基督徒感叹之时,也就此事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认为,这是典型的“巨婴现象”,首先杨母就没有长大过,她的价值和存在感依存于自己的女儿,因此紧抓女儿不放,甚至不让女儿结婚,说:“我们楼上三十好几没结婚的多了。”所以是母亲逼死了女儿,跟别人、大学关系不大。
针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一位基督徒还举了自己身边的例子,说:“你可能没接触过这样的母亲,我是看着我的同学就这样被母亲废掉,还有一个好友,当年当地文科状元,也是这样被废掉,母亲不撒手,毫无办法。我那个朋友人大毕业,现在47了,还未结婚。他做招生业务,赚的钱不少,全被母亲控制,身上零花钱不超过五十到一百,请客喝茶都要别人付账,因为身上没钱。”
这位基督徒还提到:“什么事都去找体制社会的原因,那是找替罪羊心理,为自己开脱,最后觉得自己的失败都是外在的原因,和自己无关。”
另一位基督徒则表示,终于明白耶稣为什么说,人要离开亲人才做主的门徒(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爱我胜过爱:原文是恨)自己的父 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这意思是说,人要脱离父母,建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成长为巨婴),才能真正成为主的门徒,为主做工。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