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有一位年轻传道人病逝 年仅33岁!看不到希望,离世时也不知道真相!》这篇文时,内心有着许多的叹息和悲伤。又是一位年轻的传道人离开了这个地上,说的属灵一些,我们会说:他已经安息主怀,去到了天父的怀抱。说的属世一点:这个传道人是死于真实的现实世界。
近两年,关于传道人的文章愈发多起来,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传道人的现实问题。在19世纪中期,宣教士戴德生提出了“信心传教”的模式,意指传道人生活不倚靠属世的力量,完全仰赖神的供给。戴德生这一观点对之后教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在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基层教会里,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想法:传道人由上帝供养,教会没有供养传道的职责。
2016年中旬,我去到河南,在那里与一位50岁左右的农村教会的传道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这位传道人就讲述了他在教会牧养上的一些难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问题。他说,教会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老一辈的信徒还保留着从前的思想:传道人不该领工资。因此信徒的奉献只允许用在教会的各项需要上,例如修缮、添置教会用品等。并且每一项奉献的支出还需记账清楚。
我问他,“给信徒讲一讲关于‘供养传道人’的道呢?”他摆手回答:不能讲,讲了也没用,大伙儿不会听。大约是这旧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了。他说,牧养教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为此他也曾出去打工一年赚取了一些孩子上学的钱,而平时外出讲道时,其它教会也会奉献50-200元不等的路费,这些费用他会省下来作为日常开销。与他见面之时,他坦言打工赚来的钱早已用完,考虑接下来是要继续在教会牧养,还是再外出打工一段时间。
其实,传道人经济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就有,但近几年随着信仰越来越自由、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对教会越来越包容,传道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开始被一一摆上台面。这时,大家才开始醒悟过来:原来在基层教会的传道人还有着这样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苦楚。也有可能知道,但忽略了。
很多时候,这些传道人有苦也只是往肚子里吞,一方面说了怕被人指责“不属灵、没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无人可说。
最近,笔者与一位在教会事奉的S弟兄讨论此事时,S弟兄无奈道,他曾经也在老家教会一边服侍一边打工两年。那时教会提供的生活补贴不到千元,他常常捉襟见肘,不得已只好再打一份工来补充经济。
S弟兄说,“传道人不领工资”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基层教会还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信徒多数存在小农思想,素质不高,对“供养传道人”这一说法没有太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比较现实的情况——农村教会经济实力有限,并非不愿意不供养传道人,而是供不起。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S弟兄提出了他的三点看法:
一,教会要建立关于传道人的工资体制,制度有保障,才能让传道人无后顾之忧地专心牧养。当然,这一点在教会中推动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比较好的方式是由上而下的进行改革,由上级牧区或主管单位来进行推动。
二,信徒的观念要改变,要尊重圣经教导。
三,传道人自身对神的呼召、使命感坚持有多少,这也很重要。对世人来说,传道本身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然而最终神会出面——出于神的,神会负责。所以这对传道人本身也提出了挑战:属灵生命要虔诚,要有追求,有受苦的心志。
相比起S弟兄比较专业的建议,我的想法就更为简单一些。传道人也是人,也需要吃饭穿衣。传道人提出解决经济上困难,在我看来并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其实要去做全职传牧,这本身就是需要信心的),而是属灵的问题需要用属灵的方式去解决,属肉体的问题就需要用属肉体的方式去解决。要牧养,也要吃饭。传道人有实际的难处时,我们首先当做的是要帮助解决,给与鼓励和安慰,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有人说:“传道人”就是“苦”的代名词。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也有些道理,但与此同时,笔者盼望在不久的将来,提起“传道人的难处”时更多是因神的使命忧虑,而不是为了这地上的五斗米愁弯了腰,最后也因为这五斗米不得不遗憾离开教会。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