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简介
书名:《文化:在宣教中缺少的一个环节》
作者:丹尼·特格
出版社:福音证主协会
出版地:香港
出版日期:2001年
规格:平装
阅读页数:1-390页
二、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说明了文化与宣教工作的关系,帮助教会和宣教士提高及增强对跨文化的认识,找到与文化相关的新观念与新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信仰。在本书中,作者着重从宣教的角度检讨文化的重要意义,共用九章的内容来说明,分别是:去还是不去、向普世宣教、本色化、文化的概念、文化包袱的抛弃、深入文化中、冲击、运用的原则、文化理解的完成。
在第一章里,作者肯定了圣经是跨文化宣教的神学理论基础,以神的本性为中心,因为神是爱人灵魂的神,自从人类始祖亚当堕落以后,神就开始了救赎的过程。这种救赎最明显的例子是从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所以作者认为,亚伯拉罕这个人和他的后裔就是宣教士和真理的管道。当然这个后裔特指基督,果然,基督在二千多年后道成肉身,为了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并且留下大使命,差门徒往普天下去,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并教训他们遵守命令。对这个使命,作者解释的好:“作门徒”是结束,是宣教策略的正确目标,“去”“施洗”和“教导”是用作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宣教策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宣教培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为的是将神的道忠实地播撒在世人心中。
因为大使命向我们发出的挑战是普世的,所以宣教需要跨过文化的疆界。正如作者在第二章指出,基督教是唯一的普世性宗教信仰,它不是属于哪一种文化所专有的,也不属于哪一种文化来统治。然而有时“环境”成了我们懒惰和固步自封的理由。这个时代充满饥饿、暴力、贫穷与文盲、不公与压迫、政治和信仰的敌对、语言障碍等,看起来环境何等的恶劣,然而令人心喜的是第三世界宣教的兴起,由此说明,宣教是全球的伟业,宣教的发展成为宣教士的异象和第三世界教会的参与而得到肯定。
第三章是本色化的课题。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宣教中,文化常常成为被忘记的环节。要知道,全世界文化群体共有25000个之多,也因此,对文化的忽略造成许多宣教的失败。所以教会的任务有三重:第一,努力去理解人群的文化,及文化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第二,保留文化的价值观;第三,改变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使它符合神的旨意,并且成为适合基督徒生活的场所。由此看来,在传福音中,文化的距离总是比地理的距离更重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耶稣基督不受某一种文化的限制,因他是所有文化的主。所以,基督徒要成为双重文化的人,既能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方式,同时又能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
到底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家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任何的情况和习惯,是社会每一个成员所要获得的。在这个大规模的文化里,常常可以发现更小的社会单位,即亚文化,这是指由行为模式组成,它与一般的文化相联系,但同时又有区别。而文化的某些方面似乎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特征。这就要求宣教士从多个角度及多方面的文化变革去了解文化系统化的本质,并且去整合它。因为文化的特征和复杂性是以信仰体系为中心构成的。
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宣教的果效总是与宣教士投入到当地文化的程度紧密相联。但区分福音和文化的差别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有些时候如资本主义、组织体系、服饰等一些文化的包装常常被附在福音信息上,要知道,有些人所拒绝的是这些,而不是福音信息。所以在本章作者特别提醒宣教士要把过量的包袱除去,其中包括许多的新教伦理道德。
除了要提防文化的包袱外,还要融入文化中。所以宣教士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抛弃他对自己文化的偏见,适应及投身于当地文化中。但要认同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不过要留意,实现认同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传扬福音的途径而已。经验证明,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传播专家,学会任何一门外语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并有效地应用它。除此之外,宣教士可以深入文化中的表现是,了解并接受当地人的食物,在穿着上与当地人认同等等,最重要的是对当地人的爱,这比任何认同都重要。
第七章里作者讲到文化崇拜是一种趋势,有些人类文化学家视文化为神圣不可捉摸的,认为外来者没有权利干扰一个民族的文化。但圣经中可以看到文化的神学根基,真正的信仰优先于文化。所以宣教士的使命是去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成为当地文化的奴仆,唯有基督能医治这些文化的状态。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宣教士要充当双重的角色,既要保护人群和他们的文化,以抵御外来的入侵,又要帮助他们预备进入现代世界。
至于如何充当文化使者,第八章主要介绍三种运用的原则:第一,动态对等,这是本色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基于此,宣教士需要创作一套本土布道的形式,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相适应,运用人们熟悉的话题和例证。第二是动态对等的教会,一个本土化的教会应该是动态对等的翻版,能够产生真正的本土化福音神学,以反映神智慧的多面性。第三是同一族类原则,事实证明,同一族类教会比不同一族类教会似乎增长得要快很多,因为其中的文化差异较小,但话说回来,同一族类原则不能作为教会的教条。
最后要说的是,所有文化都可以作为传福音的工具,但却不一定得到完全的理解。其实,本色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实现本色化的另一条途径是,在当地不断地培养宣教士。有人提出实现信仰的本色化有四条途径,第一是调整,第二是适应,第三是取代,第四是改变。总而言之,文化理解的完成在于文化的相对性和圣经的绝对性相结合。最好的例子可以从公理会的安德生和圣公会的亨利温得知,他们一起提出新教宣教的战略性目标,就是著名的“三自”模式,即自治、自养、自传。这是将福音与当地形式结合的完美形成,可以完善地跨文化的传播技巧,在当地的环境中将福音传得更加清楚。
三、阅读本书后的得着
阅读本书时,笔者以一个文化爱好者的身份去看文化在宣教中所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颠覆及更新了笔者以往对文化的认识,极大地发展了笔者对宣教及文化的视野,从而更深地明白上帝在普世宣教中的心意。本书用词简洁、文笔流畅,即便是对文化比较陌生的读者,阅读时也不会有生涩之感。本书在中国的出版,可说是填补了近代中国教会的宣教过程中文化角色之缺失。作者在本书中给宣教工作提供许多前车之鉴,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从中也可以汲取诸多宝贵的教训。事实上,宣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亦是一个艰辛的使命,正因此,有许多负重担的宣教士从禾场上退下来,究其原因之一是不明白当地人的文化。透过本书,笔者相信上帝希望各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化,所以,中国教会应该为建立一个本色化的教会而努力。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