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活在世就很难有事事顺心的时候,有的磨难能使我们成长及至成熟,有的难处却会超过我们心灵的承受度及至精神崩溃。这一方面与外在所须经历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抗挫折能力有关。
抑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当我们内心情感与所处的环境相抵触时,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压抑郁闷,同时这也是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累积时,精神就像是不断张开的弓上绷紧的弦,当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来到时,可能那些在身边人看来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却使他精神崩溃成为抑郁症病人。这个“稻草”也许是学业不顺,工作遇挫,对象劈腿,另一半外遇,家庭突生变故等等。
佛教有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前四个是人的生理必须经历的苦楚,后三个是人的情感上遭遇的难处,差不多给人生许多愁苦作一个概括。但这只是基于社会现象而总结出的概念,并没有指出人生经历诸多愁苦的真正原因,也没有指引一条渡过难关的通途。
如果你愿意接受圣经开篇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的话,那么所有问题就都能找到真正的答案。神造人时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因此当人落入到罪所带来的死亡中时,生老病死就带来人生极大的愁苦。心起骄傲悖逆神导致堕落,因着嫉妒带来凶杀,随从私欲多妻带来家庭矛盾,贪爱钱财终究死在财利上,“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提后3:1―4),”这正是现今社会黑暗面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人远离造他的神导致的。
上帝按着祂的形象与样式造了人,因此人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像神,人类有爱,有良善,讲诚信,有良心与正义感。然而始祖在伊甸园中吃了神吩咐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即违背神的命令,且明知何为善何为恶,却无力选择善,这就定了人的罪。直到如今,人心还保留着神的性情,然而罪恶的世界却另有一套法则,就如明知“一生一世一双人”最美满,却胜不过私欲牵引处处留情;明知做错事良心会谴责,却仍昧着良心满足一己私欲。
“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难处总是猝不及防就临到我们的生活,打个措手不及。然而有的人能坦然面对,接受现实并积极解决,有的人却被现实击垮自暴自弃,这就是态度,这也是人生不同走向的转折点。我们需要扩充容量,使我们能坦然接受一切的意料之外,但这个容量并不是我们靠着压制情感自我安慰就能达到的,需要造物主的帮助。
心灵脆弱也是现代人共有的一个特点。我们原不过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多少分量,然而对于这滴水来说,自己就是全部。在这个喧嚣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纸醉金迷堆砌成巨大的水晶塔,人人都想爬到最巅峰,眼界狭窄心自然会变小,只能容得下眼前短暂的享受和满足,没有永恒的价值观,没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面对苦难自然就会承受不住。
“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拒绝玻璃心”,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
心灵鸡汤式哲理层出不穷,却也更能反映出现代人心灵的愁闷与无助。《高兴死了!!!(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这本书介绍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快乐宣言,“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听起来像是放大快乐的力量来压制那些阴郁的情绪,也许这样的心里暗示真的能让我们感知到“我真是快乐的”。然而悲伤并没有消失,可能一个疏漏,积压的消极情绪就会全力反抗及至将人整个吞噬,不再触碰内心痛苦的地方,这并不是真正的治愈。“快乐远低期望,痛苦远超想象”,原本快乐这个很平常的情绪,于他们来说,却像是沙漠疲乏的旅行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诗篇119:32“你开广我心的时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
如果我们真知道生命永恒,就不会定睛俗世短暂的璀璨而碌碌钻营;
如果我们真知道神爱世人,就不会忽略这份最宝贵的爱而舍近求远苦苦追寻;
如果我们真知道爱人如己,就不会顿觉社会冷漠爱心受挫而从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开广”,即扩大,拓宽之意,我们的心境只有在神的里面才能真正被扩大。当神开广人心的时候,我们能知道:虽然学业不顺利,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总有一行能闯出一番天地;虽然婚姻关系行将破裂,但神要我们饶恕,宽容和爱,因为祂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怎样爱人;虽然今生好似一场梦,飘飘忽一生走到尽头,只余遗憾和未完成的抱负,然而我们若成为神的儿女,在天国里永远与神同享福乐。这是极真实的,因神已亲自启示,只要相信就必得着。
“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3―4)你知道神在掌管世界吗?你向往永恒的国度吗?你愿意接受基督舍命的爱吗?愿你能从祂那里得到真实的安慰。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