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祝福。
有的基督徒想成为神学家,希望自己能在信徒面前凯凯而谈;有的想成为经济学家,希望能从每天的大堆数据分析中成就自己的巴菲特梦;有的想成为莎士比亚,希望能在自己笔下产生中国的哈姆雷特……诚然,设立梦想是实现梦想的开始,人生没有梦想是死的,梦想离开人生是空的。但是梦想不是现实,有了莎士比亚的梦想并不意味着一觉醒来,你就站在瑞典领取诺贝尔奖的讲台上;有了神学家的梦想,也不意味着你祷告之后就马上成为托马斯·阿奎那。
梦想只是开始,不是结果。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还需要付出许多汗水和努力。诚如《马太福音》11:12所言:“天国是努力的人进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在实现梦想的努力中,汗水固然重要,但是方法不可或缺。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好的方法恰如是你和梦想之间距离最短的直线。
实现梦想,无疑离不开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正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文明质的发展,文字记载着人们经验的积累,也是人们对上帝的见证。如果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历史的概念也就七八十年的光景。但是文字集成的图书,超越了我们生命的时间界限,可以达到几百年,上千年。我们常说,上帝是掌管历史的上帝,那么如果我们不读书,不知道历史,怎么见证这位历史的掌管者,上帝的真确和实在感怎么建立。仅仅建立在情感体验上的上帝是脆弱的,也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读书不仅仅是实现梦想,我们读书还是为了了解历史中那个真实的上帝。
所以读书不仅是见证上帝,也是我们达到梦想的垫脚石。上帝给了我们拥有梦想的人生,也给了我们享受付出汗水的喜乐,更是在我们达到梦想的路上,与我们一路同行。
但是面对汗牛充栋的图书,我们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其中的经验呢?人是有限的,诚如诗篇所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人生有涯,怎么在有涯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所以怎么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关系着我们和梦想之间的距离。
读书越多,我们对上帝的形象认识也就越完整,因为上帝在每个领域的计划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哪一条才是直径,而不是弯路呢?诚如以为画家所云,去掉一块石头的多余部分,剩下的就是精美雕像作品。同样我们避免了读书的弯路,就走了直路。
首先,我们焦急的心态。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一口气吃个大胖子。我们的眼睛不是盯着书上的知识,而是盯着那些成功人士,我们希望尽快达成像他那样的口才和名声。所以我们总是有大的梦想,却没有坚持的毅力。这种焦急的心态是我们读书浅尝辄止的原因。看着厚厚的一本书,我们一个晚上把它啃了一半,然而一梦醒来,发现我们记住的还是屈指可数,与我们的目标相差甚远。这种错误的心态,容易使我们很快放弃目标,因为手段和目标的不一致,让我们失去对目标的兴趣。只能换一个新的感兴趣的目标。
这种心态,犹如我们把三天的步行路程企图几小时跑完,其实刚跑一个小时就会因为体力不支而不得不中止旅途。焦急的心态让我们只关心目标,却忽略了路边更美的风景。本来丰盛的旅途,却让我们变成在沙漠里的独行。
我们不妨看看耶稣,耶稣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准备,只为三年的传道,他的传道却是从拣选一个一个门徒开始,这样才有了在河边分享五饼二鱼的五千人,耶稣不是只重目标而忽略过程,耶稣重视和身边每个人的交流,他的耐心是他成功的关键。他没有身价地与孩子沟通,甚至停下脚步去欣赏路边的野花,而不是两眼只盯着大卫的荣华。
我们读书前不妨向上帝祷告,感谢他给我们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一天,祈求上帝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灵的诚实感受上帝轻微的脚步,不要让我们走的太快,而是让我们与上帝同行,与上帝一起欣赏他的创造。
平静下心灵,让我们注重每天的收获,反省昨天的得着,这样不断地积累,我们会发现与焦急的心态相比,安静会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读书乐趣。
其次,系统性的缺乏。我们与朋友高谈阔论,我们在教堂听牧者分享,我们在高校听学者讲座,他们推荐的书籍我们认真阅读,但是发现读书很多,知识却零散如沙。究其原因,是我们缺乏系统性。
缺乏系统性的原因,是我们读书如蜻蜓点水,很难深入水底一探究竟。我们今天和学经济的朋友交流,回来读了经济学;次日又和学神学的朋友交流,回来读了神学;后来我们又和一个搞传媒的交流,回来我们买了传播学,我们都读了,但还是没有太大收获。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每个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大象。缺乏完整性,就算告诉大象的所有器官,我们却无法形成一头大象的形象,因为我们不知道大象是什么样的,我们只知道大象的耳朵和大象的腿。系统的缺乏,让我们不知道把自己知识点怎么组装成知识的大厦。
耶稣的讲道,也许我们初次看来是杂乱无章,看到什么讲什么,但当我们深入阅读之后会发现他的讲道是有很强的系统性,从祭司的权威到平信徒的平等,从外在的律法到诚实的心灵,条理清晰,细致入微。耶稣的大脑中,知识也不是一大片沙粒,否则耶稣不会总结出律法的精神是爱神和爱人。
所以读书的基本功就是系统的建立,系统犹如大厦的图纸,只有有了大厦的图纸我们才知道每块砖头的位置。知道砖头的位置,我们才能把握每一块砖头。
系统性如何建立呢?我的建议是找一本本科的教材,然后以安静的心态吃透它。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有着极大的误解,我们眼睛只盯着名人和名著,认为只有他们那边才有真知识,而把教材踢到一边,认为教材都是假大空,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产物,远离真相和自由。这真是最大的偏见,这种偏见的结果,就是造就很多愤青,用情绪替代求知。
我们必须纠正对教材的误解,任何一本教材都论述了该门学科最基本、最系统的学科架构,因为能写教材的人都是一个学科的权威。认真读一本教材,对于建立该学科的系统来说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也许教材的观点有待商榷,但是等我们建立架构之后,我们可以随着知识的增加而不断修正他们的观点,调整原有的架构。但是调整架构,修改观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架构。
所以找一本基础的教材,比如哲学、比如神学、比如法学等,认真研读,烂熟于胸,这样你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点。学科都是相通的,你建立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系统架构都能把握其它学科,帮助你建构其它学科系统。
有了学科系统架构,我们还要的是系统思维,这个只有不断读书,勤于思考才能建立。
第三点就是骄傲的态度。与焦急的心态相比,骄傲的读书态度可能危害更大。我们总是瞧不起作者的观点,还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已经把这个作者以及他在该书中的观点先入为主地审判过一次了。我们总想在读书的时候就能把作者批判一番,总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思想要比作者高明。这种骄傲的心态,使我们错过许多精彩。
在读书之前,我们要想的是和作者对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对话都是种不必要的心态。真正的心态是学习,以学生的态度来学习,以学生的态度向作者请教。把我们当成作者自己,融入作者的文字氛围,明白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和观点,是我们批判作者的前提。
第四点是虚荣的读书目的。诚如上面文字所说,我们读书不是为了高人一等的感觉,更不是为了在人面前的夸夸其谈,而是为了见证上帝的全能,在我们身上彰显上帝谦卑、忍耐、知识的荣耀。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不做愤青,而是做一个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的人。因为上帝是讲道理的上帝。
所以读书不为了装饰门面,而是为了充实心灵。正如祷告不是向众人显示自己的虔诚,禁食也不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满面愁容。
读书不是为了见证自己,而是见证上帝。
读书是一种人生的旅行,我们走的不要那么着急,我们要慢下来,等等上帝,与上帝一起欣赏路边的风景;读书是一场与上帝的对话,我们要安静心灵,聆听上帝的轻声细语;读书是场梦想的建造,我们要心怀全景,才能把握梦想;读书更是对上帝的见证,向人彰显上帝的谦卑和理性。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