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效法耶稣,就应该把信仰落在生活实处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8月24日 18:08 |
播放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面对罗马帝国的占领有种国破家亡的悲伤,现实的处境让他们相信末日就在不远的将来,所以积极准备末日来临时的宗教救赎,就是为了脱离这个苦海。

犹太人的这种国破家亡的情绪来自于犹太人的选民观念。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其它民族都是外邦人,所以面对罗马人对以色列的殖民,自然不能接受,认为这是对上帝选民的最大耻辱。在当时犹太人族群中影响最大的是但以理的七十个七的预言,犹太人精英通过计算,认为耶稣那个时代就是但以理预言实现的时代,世界末日马上来到,审判即将开始。

面对即将到来的审判,犹太人中出现为了在审判中进入天堂而努力的不同派别。

其一就是大家熟悉的艾赛尼派。这个派别以施洗约翰为代表,耶稣在开始的时候因为和约翰的表兄弟关系,曾短暂加入这个派别,并受到约翰的洗礼。这个派别的观点就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审判,只有道德圣洁的人才可以在审判后进入天堂。那么怎么才能道德圣洁呢?这个派别认为,只有远离社会的污秽才能保持圣洁,所以这个派别从犹太社会退出,生活在沙漠里,以野蜂蜜等天然食品为生存保障,这就是圣经描述的施洗约翰:“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马太福音 3:4 和合本)他们在旷野中,远离正常社会,一心禁欲,认为距离社会越远,就越不可能感染社会的罪恶,越可能保持道德的圣洁,从而在末日审判后进入天堂。

与艾赛尼派类似的另一个派别是法利赛派。不过,法利赛人认为保持道德的圣洁不是退到荒无人烟的旷野,过贫穷饥饿的生活,而是退到律法中,遵守律法来保持圣洁。律法的范围恰似旷野的范围,都不能随便吃什么喝什么。

不论是律法还是旷野,都是对社会的排斥,符合人性的正常交往被限制,正常的生活被削的七零八落。在他们看来,人是为了律法设计的,遵守律法进入天堂才是人一生的目的。所以人不能追求幸福,不能追求自由,只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不能逾越,一旦逾越就是大逆不道的。

所以耶稣的出现恰是这种大逆不道的代表。耶稣一出现就博得犹太精英阶层的反感。因为犹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是处于上层的精英阶层设计并维护的,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则只有服从的份,所以我们可以在福音书中看到法利赛人和文士等上层犹太人坐在街头巷尾监督评论人们对律法的遵守,以此维护自己的宗教权势。所以出现在平民中的耶稣,一出场就处于与精英阶层的冲突当中。

首先与艾赛尼派的冲突。耶稣短暂加入施洗约翰的旷野团队,所以施洗约翰把他看做自己团队成员,但是耶稣却没有遵守艾赛尼派的规范,而是返回犹太社会,与罪人和税吏做朋友,吃饭喝酒,毫无避讳社会污秽对道德的感染。所以约翰对这个表兄疑惑不解,就差人问他,“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 (马太福音 9:14 和合本)耶稣自己则明确提出与约翰的区分,“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有古卷:但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 (马太福音 11:18-19 和合本)

而法利赛人呢,同样面对耶稣也是提出质疑,“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马太福音 9:10-11 和合本)这些税吏和罪人是因为违背了律法才被法利赛人定罪的,现在耶稣却和它们为朋友一同吃喝。

不论法利赛人还是艾赛尼派的共同特点就是把宗教与生活对立起来,把人与宗教禁忌对立起来,认为人要符合宗教律法,宗教是目的。耶稣的教导则不同,耶稣认为宗教不是目的,人不是为律法设计的,相反人才是目的。与艾赛尼派和法利赛人的观点不同,耶稣认为生活才是真正展现信仰之地,而不是道德污秽之源。

耶稣讲道也多以生活为例子。“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 7:7-12 和合本)这是耶稣眼中的上帝,是一个那么生活化的形象;“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 5:13-16 和合本)这把信仰者的责任也以生活的方式鲜活地表明出来;又对他们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 2:27-28 和合本)当法利赛人指责耶稣门徒安息日掐麦穗吃而干犯安息日条例的时候,耶稣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宗教和人不可颠倒。

当青年财主来问耶稣永生之道,这个青年财主自认为自己做得很好,遵守了律法遵守了十诫,他才可以自得地“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马可福音 10:20 和合本)“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马可福音 10:21-22 和合本)无疑面对这个青年财主,耶稣还是很满意的,因为他遵守了诫命,起码在家庭这个方面还是过得去,但是耶稣不满的是这个青年财主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心和参与。耶稣在这里教导的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救济,承担自己做光和盐的社会责任。你的财产虽然很多,也许是你努力赚来的,也许是你父母遗传给你的,但是这些财产不是你个人的,而是上帝的,要承担起财富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只遵守律法而逃避社会。

把宗教当做目的,是耶稣反对的,因为宗教当做目的,满眼只有救赎,那么就会流于律法的形式,而没有内在的真实感情, “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 神的诫命。” (马太福音 15:4-6 和合本)律法说孝敬父母,那么我把吃的喝的给了父母,每天就去一次还是送吃喝,其余时间没有交流没有陪伴,这能说是孝敬吗?流于律法的形式,把律法、宗教当成目的,人就会变的冷漠,表面遵守律法,实际却违背了上帝的诫命。

把宗教当目的,而忽略人,这才是宗教的可怕之处。所以耶稣对法利赛人的评价“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马太福音 23:15 和合本)

生活才是信仰的展现地,社会才是信仰的舞台,宗教没了信仰就剩下可怕的权势。回到生活,回到社会,才能做光做盐,才能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因为在信仰中敬拜上帝“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约翰福音 4:21-23 和合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