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从古至今一直处在敏感地带的一个词,每次谈及都受益不大,没有回响。在基督徒的心里总是排斥,甚至读到有关经文都显得异常痛苦。
在教会中传讲奉献的信息,不被赶下讲台,信徒能坐着听,就好像是天大的恩典了,所以很多讲道人不敢讲奉献的信息,避开这个话题。每当谈到奉献时,所有的人都有一个表情,就是“迷离”,当你在传讲见证时,他们目不转睛,想听点有趣的故事;当传讲奉献时,他们的眼神是闪躲的,是逃避,仿佛他们的手也在瑟瑟发抖。
这也不是在责怪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因为罪的侵入,人失去了神所创造的性情,反而变得自私自利。不单是人与人之间,就是人与神之间亦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罪恶,毫无遮掩的暴露在日光之下。人总是喜欢要祝福,从来不会愿意给予和奉献。
最近一段时间在看戴德生的经历,非常感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羞愧,他能够为了神的旨意放下一切,为了传福音给中国而放弃在本国的一切前程、家庭、父母、婚姻,还有好的生活环境,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可以倾诉,也或许此时的他真的不需要任何的陪伴,因为他并不孤单,有耶稣与他同在。他要适应异国的一切,对于中国也许他是陌生的,因为他从没有来过;亦或许是不陌生的,因为这里有很多神的百姓,他从踏上中国之路,真的就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中国,正如他说“假如我有。
是什么使他有如此的信心,是主的爱,他看见了主的爱,并享受着主的爱,是主的爱激励他如此的去作。他在中国经历无数的坎坷,唯独没有经历抱怨,他从不抱怨,因为他尝到了主的爱。看到戴德生为神所作的,我感动了,同时我也羞愧了,如果说只有金钱才叫奉献的话,那他这样的行径是什么?
总是用金钱来定义奉献,在神的面前是不是有些抹杀了奉献的真意呢?
不单是戴德生,还有太多属灵的伟人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行径。书中并没有记载他们奉献了多少钱,却真实的记载着他们所奉献的生命。走在我们前面的属灵的伟人,是他们诠释了“奉献”。
奉献本就是毫无保留的、完全的奉献,包括生命、钱财并不是神所看中的。一个人能把生命为神献上,他还能为自己保留什么呢?奉献生命的人所选择的道路是主耶稣的道路,所走的道路是十字架的道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此认识并经历。一个在钱财上出不来的人,他的生命也不会给神,他的生命是留给了钱财。
金钱的奉献只是神考验我们信心的一个方式,只是赐福给我们的一个渠道,就神本身来说并不需要钱,钱财是人生活在世上最大的需要,所以神要透过钱财来试验我们基督徒在世是倚靠钱财还是倚靠上帝。
无论是在圣经所谈到的属灵伟人,还是历史上的属灵伟人,看他们的一生真是奉献的一生。那些认为只有金钱才算奉献的朋友们真的需要改变一下思想了,思想实在太局限性了。
除了金钱,我们可以奉献的还有很多,例:以上所讲述的生命的奉献(当然这是最重要的,不是每个基督徒都要为主殉道,或是像保罗一样一生没有婚配,这些都是神特殊的恩典。)但是每个基督徒都当有生命的摆上,像罗马书中讲到“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时间、金钱、婚姻、家庭、儿女、妻子、丈夫,或自己”,都是奉献的一部分。当我们在作其中任何一个的时候,都只是奉献了一部分,唯独将生命摆上才是完全的奉献。
当我们踏上这条永生路时,就是在走奉献的路,只是我们都不在意也并不尊重这条奉献的路,反而是在路途中不断的肥己,却从未想过要为神做点什么。说到这条路是奉献的路,也是不归的路,踏上了就不再回头,也就是不再为己,这是我们需要更新的属灵认识。
在奉献的路上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努力面前的。让我最为动容的是圣经中投了两个小钱的穷寡妇,她的遭遇让人同情,但她的奉献却让人敬佩。想到她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穷寡妇,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在世仿佛没有了依靠,两个小钱虽是少的可怜,却是她一切的积蓄,然而此时,她却毫无保留的,不假思索的投进了奉献的箱子里,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羞愧,更是让今天的我们无地自容。虽然钱不多,但神看见了穷寡妇金钱背后的奉献,就是她的心灵与生命,在世虽是无依无靠,但她并不孤单,因她尝到了神同在的平安;在世虽是贫穷、落迫,但她并不缺乏,因她有一位耶和华以勒的神。她是一个极具有智慧的妇人,她抓住了天地的主宰者,这样她还会孤单吗?如此她还会缺乏吗?不,不会的。
真的是让我感到羞愧不已,对照自己,发现了自己是何等的自私与丑陋,在奉献上是多么的吝惜,不肯为主拿出一点,却从来没有感觉主的恩典真是太多。常会为奉献纠结与苦恼,在圣灵的光照下发现自己真的是很可耻与可怜。
我们总是抓住自己所有的不放,认为我们有了金钱,从此就会不再有求于人,金钱成了基督徒的倚靠与保障。从神的角度来看,这能行得通吗?即便有再多的钱在神面前人都是贫穷的,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这个在世贫穷的寡妇,在天上却成为了富太太,而我们这些牢牢抓住钱财在世富足的人,在天上是什么样的光景呢?愿神光照我们。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