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顶级雕塑家袁熙坤创作和捐赠的两座雕塑《希望的信使 葛培理》与《播种者 葛培理》的揭幕仪式在位于北卡州夏洛特市的葛培理布道团总部举行。
这位世界闻名的雕塑家袁熙坤希望这次创造的关于葛培理的两尊雕像作品成为自己的封刀之作。他希望以这次的作品纪念葛培理这位福音传道者的伟大生命、全球影响力以及他与中国的关系,感谢并致敬这位伟大牧者为世界特别是中国福音事业的帮助。
袁熙坤与葛培理布道团早在10年前,就曾因艺术和慈善开始了至今有10年的友谊。据袁熙坤创办的北京金台艺术馆的消息,10年前在中国汶川大地震救灾期间,与葛培理牧师同为救灾之事以不同的方式结下相识之缘。当时,袁熙坤创作了反映生命至上的救灾主题雕塑作品《汶川圣母》、《长城脊》和《芸芸众生》;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葛培理布道团和撒玛利亚救援会专程派遣一架运输机从夏洛特将抗灾物资运送到四川灾区。
因艺术与葛培理布道团结缘,袁熙坤认为艺术与信仰同源,应该服务于伟大的信仰、社会和自然。此次在葛培理两座雕像的揭幕仪式上,袁熙坤说:“艺术与宗教间存在这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有众多共同点。”
此次,袁熙坤创作葛培理的雕像花费了约一年的时间。金台艺术馆介绍说,2017年,袁熙坤馆长应邀创作葛培理牧师雕像,随后访问了葛培理布道团总部、葛培理图书馆及灵修院,葛培理家族四代人忠心侍奉传递福音,令其深受感动,随后他搜集上千份资料,昼夜兼程怀着“以有限的财力,无限的才情,塑造我敬仰人的丰碑”理念,创作出浮雕作品《义人 葛培理牧师夫妇》和雕塑作品《希望的信使 葛培理》、《播种者 葛培理》。
金台艺术馆介绍说,这两座雕像在今年中国两会期间于北京、上海地铁播出滚动画面:“肖像外交大使”袁熙坤最新雕塑力作《希望的信使 葛培理》和《播种者 葛培理》,数千万的地铁搭乘着有机会看到这一公益广告,短片中的画面传达了袁熙坤对“伟大牧者”葛培理的缅怀之情,显示了超越信仰、跨越国界,深扎民间的这种友谊。并且今年10月底,《希望的信使 葛培理》雕塑将在北京朝阳公园国际名人雕塑园安放,葛培理毕生的传道理念与园内23尊国际名人的先进思想将永恒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信、望、爱。袁熙坤在揭幕仪式上的讲话中说到:“幕布会被拉上,海报会被吹走,唯有雕塑艺术别于其他艺术,在阳光下全天候向人们展示,感召下一代”。
袁熙坤,1944年6月出生于云南昆明,他被誉为“肖像外交大使”,曾创作出印度国父甘地、多米尼加国父胡安-巴勃罗-杜阿尔特、乌克兰伟大的人民诗人谢普琴等多位世界杰出人士的雕像。2005年当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201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艺术大师称号。创作的雕塑作品《北极熊的眼泪》被放置在联合国环境署内罗毕总部。2012年,创作的雕塑《女娲补天》放置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
他曾在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谈到他早年在云南曾经造访过的一些传教士留下痕迹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次,他去苗族的寨子,“我对蜜蜂也进行过细致的观察。那是在一个苗族寨子。令我意外的是,这个寨子的人信基督教,孩子们都会唱圣歌。这里还真有个英国式尖顶小教堂!那些不惧困苦的传教士,居然把上帝的“福音”带到这么偏僻边远的地方!”
在谈及他的创造理念即创造出“有体温”的雕塑时,他也提到,自己的父亲是画花卉翎毛的大师,他本人则更喜欢对人物的重要。“可能我更适合画体积感比较强烈些的动物和人当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也不忘记周围的芸芸众生。我认为人最主要的:第一是对真善美有一个坚定的认识,这种强烈的热情要历经沧桑,经得住考验。《圣经》里歌颂的不是那些攻城掠地的强者,而是能主宰自己灵魂而意志坚强的人。第二,要有技能,我们要熟悉各种知识,但要以一种专业技能来认识世界。第三,人生就是两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看你先喝哪一杯。第四,需要乃自由,你要为未来做准备,未来是不讲情面的,一个男子汉,一个人,都必须对未来做准备,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一种宗教义务,也就是与时俱进。”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