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 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12)
从这次活动的策划人那里我得到了这样的重要信息。中国成功人士关心的话题有两个:一个是怎样健康、美丽,另一个是成功、幸福。前一个话题是养生专家、健美专家、美容专家应该谈的,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后一个话题牵涉很多方面,并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跟大家做一点分享。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很豪迈的诗,也与我们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关系——《将进酒》。其中有这么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我就从这句诗讲起。
一、成功该如何定义?
什么是成功呢?大家可以提供很多答案。简单地说:成功就是有用,就是被派上了用场,被用得恰到好处,被用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李白可以称得上最早的成功学专家。有用二字看起来很平常,却很值得深究。最重要的是:为谁用?
李白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如何回答的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有公开场合的回答,有私下里的回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回答。可能更普遍的、更真实的回答是:
1、为我所用。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杨朱名言:“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李白基本上也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比较自我中心。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哲学有其合理性,但不够崇高,也容易出问题。当今社会许多问题就是这种纯粹利己主义哲学所导致的。我只为我所用,我只为我而活。其他一切都可以不予考虑,或至少放在其次。药家鑫的逻辑就是这样。我很重要,我的学业、我的音乐很重要,眼前这个受伤的女人会拖累我的这一切,不如除掉她。也有人比较崇高。
2、为国家、民族所用。
杜甫的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其中有两句很有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也引用过。
3、为天所用。
孔子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第三》)。木铎,古代用于需要宣教政令的时候。官府有了新的政令,先派人摇铃四方巡走,以引起大家注意,然后召集起来宣示政令。后来,又把木铎比喻为宣扬某种学说、思想观念或政教的人。孔子等早期儒家知道有天,也敬畏天,希望为天所用,但对“天”的性情、作为、旨意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认识,后来的儒家把天当作一种理念,如朱熹等人,更多人把历史、史书当成了天。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在圣经中就是指三位一体的真神。为天、为神所用才是正用。“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诗篇》86:9)“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11:36)《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中总结说:“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这三种用是有高下之分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叫《石头记》。《红楼梦》第一回有一首《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生前身后事,倩谁记取作奇传。”这块石头本来是要去补天的,这是它的正用,没有被用上,只好派其他用场了。
各自用之间可能会有冲突和矛盾。这时候,该怎么办?1993年,摄影家凯文·卡特来到战乱、贫穷、饥饿的非洲国家苏丹采访。 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凯文·卡特等待了20分钟,抢拍下了这一镜头。1993年3月26日,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的这幅照片。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1994年4月,这种照片获得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奖项。然而,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3 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为什么?
这张照片获奖后。人们纷纷质问,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他曾对人说:“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 人们在他的座位上找到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凯文·卡特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他的自杀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评价?面对他所处的那种情况,我们会怎么办?会不会有这样的人生拷问?会不会有这样的赎罪行为?我们中更多的可能是像药家鑫这样的反应,只是遇到了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在他告别人生时,可以这样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6-8)
二、幸福该如何定义?
我的一个老师讲他下放农村的经历,说农民对共产主义的想象。“到了共产主义啊,我左边兜里装糖果,右边兜里装花生,想吃那个就吃哪个。”在当年这个农民的心目中,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有人说健康是福,有钱是福,事业成功是福,家庭和谐是福,子孙满堂是福。这些也都是福,但不是福的根本。我们有个误区,就是以为有什么才算有福、幸福。其实,拥有是一种外在的、自我中心的关系,它控制对象和所有物。但更真实的情形是,不是我们控制对象和所有物,而是对象和所有物控制了我们。拥有并不能带给人幸福。2010年,法国著名影星来上海参加了世博会。在接受采访中,他说过一句话:“现在我什么都有了,唯独没有幸福。”晚年,他与狗相伴。他的花园埋葬了35条狗,他说自己将来也要埋葬在它们中间。
从英文(Blessed are)来看,人不是有福,而是被祝福。人非主体,更不是中心,神才是主体和中心。人幸福不是拥有了某种东西,而是进入或成为了某种状态。何广沪教授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处于满意满足的状态、心境愉悦的状态,即喜乐状态。”
现在的中国人太自我,太主动。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是被动的。《非诚勿扰二》剧中人秦奋说“活着是场修行”,对一般人来说,这已经相当高了。但这也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生,还是比较主动。而“人生是一件礼物”才更接近人生的本质,它表达了人生的被动性。说人的出生,我们会说某人生于某年某月某日,而英语会这样来表述:A baby was born into my family。中国人的说法容易让人忽略人生真相,而英语表述会时刻提醒人你是被生出来的。我们说某日是某某的生日,这是不对的,应该是某某母亲的生日,某某的被生日。所以,生日不应该过多庆祝自己,更应该纪念的是你母亲。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5:5)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在英文中“虚心的人”翻译成“在灵里贫穷的人”,即认为自己灵里贫乏、一无所有的人。一个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才会有渴望,有追求。天国正是为这样的人预备的。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太福音》5:9)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will be called children of God.
和睦在英文翻译中是peace,就是和平、平安。
1、人要内心有平安。知足常乐,抑制贪欲。“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摩太后书》2:22)“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6:6-10)
2、人要与人友好。“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哥林多前书》7:15)“ 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8)在生活中,要成为和平的缔造者。
3、人要与神和好。要恢复创造之初,神与人的和睦关系。“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歌罗西书》1:20)这是地上一切和平、和睦的根源。
药家鑫案的审判,世人皆曰杀,只有少数基督徒发出了不同的声音。2010年11月14日,北大法律本科生连勇为泄恨勒死11岁男孩乐乐,事后还向其父母敲诈15万元。被网络称“比药家鑫还邪恶。”其实,他是一个内向、老实的孩子。在考试、工作、爱情等各方面都连连受挫,又远离家乡,失去亲人的关爱与支持,因而最终爆发。这不仅仅是个人之罪,而是社会之病。人没有柔软的心,求和平的心,这样的悲剧就会不断发生。
1991年11月1日,中国留学生卢刚,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他同学山林华,还有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安·柯莱瑞的兄弟们在悲痛中给卢刚的家人写了一封信。其中写到:“当我们在悲痛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从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2000年4月1日深夜11时,苏北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了南京一栋别墅抢劫,并持刀杀害了德国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普方,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全家惨遭灭门。案发后,4名18岁至21岁的凶手两小时后被捕。案发后,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在了解了案情之后,老人作出一个让中国人感到陌生的决定——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当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自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 “如果普方还在世,那么普方家肯定是第一个参与的家庭。”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总经理朱利娅确定地说。她是普方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乡。她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普方协会已经运作十年有余,至今已有上千名中国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而这些充满大爱,无私奉献的德国人来到苏北时,竟然有很多中国人不能理解,“人被杀了,还来做好事?”
安·柯莱瑞的兄弟们、普方的亲人朋友们,他们是使人和睦的人,是缔造和平的人。他们是有福的人,被神祝福的人。
幸福不是追求来的。越追求幸福,可能越得不到幸福。按照康德的说法,幸福是对美德的回报。按照圣经的教导:“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