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谈谈社区教会和主题教会的区别

作者: 王政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20日 09:13 |
播放

十几年前,笔者呼吁社区教会理念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听到我的分享,就会问我,什么是社区教会,我一般会在这个角度来告诉他们:
社区教会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却不是新的教会形态,而是从创世纪就开始的主的百姓的聚集方式。

社区教会主要是一种和主题教会相区分的定义方法,比如你是宣教的教会、你是大学生教会、你是农村教会、或者打工者教会。而社区教会没有这样的主题,仅仅是一个教会的存在,生长在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和社区当中。

社区教会是最普通的家庭教会的聚会方式,服事身边人。

那么,有些人就问:社区教会和主题教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完成主题的福音任务呢?比如社区教会给人的感觉是很小、很分散,精力主要是提供社区里的周围人敬拜服务,那么,比如很多主题性福音事工,应该怎么做呢?比如,教会需要关心父母儿童,关心环境保护,关心宣教。这些很显然是一个单个的社区教会难以完成的。

我的回答是,跨社区的事工需要组成教会机构,比如文化事工,一个社区教会难以独自完成,一些福音性的文化机构就会兴起填补这个空白。笔者见过一间立足于华东一个二线城市的一间文化事工机构,这间机构没有自己的教会,但是却服务长三角的基督徒,而不需要组成一个文化主题的教会。要明白,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要很多基督徒和教会的配合才可以。

主题福音事工,大部分的时候需要专业的基督徒人才,比如救灾,这是一个需要基督徒长期活跃的领域。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以往很多教会都是捐款提供帮助,有的基督徒热心在胸中燃烧按捺不住还会买票前往,但是这些基督徒去了却发现自己帮不上忙,比如地震的时候,知道人在震后的房子里,但自己不能发现这些人的位置,也挖掘不出来。这就需要专业人才组成专业的基督徒救援机构。

我在一些场合就提出,基督徒的教会只能是社区教会,主题性福音事工则需要机构性事工来完成,我就呼吁,基督徒应该跨教会,不要过于区分宗派立场,要以事工的需求为导向,联合起来组成专业的团队。

社区教会的定位是不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全局性事工,而只能在社区内部,承接部分公共职能。

但是社区教会,由于其神学背景的多样性,所以在参加全局性事工上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大家会争论教义谁是正牌、谁是真正的正统,谁是虚假。这只能说是教会里面一部分基督徒的小肚鸡肠,格局太小。我知道,不少基督徒在全局性事工上、在主题性事工上喜欢邀请不信主的人来指导来合作。他们对于这些不信主的人从来不挑剔而且合作很愉快,但是,却对其他神学背景的基督徒——同样是基督的孩子——却挑三拣四,排斥,甚至打压。

不过目前来说,比较好的局面是,团队式的教会逐渐减少,这些教会有强烈的区分敌我的意识形态,喜欢在圣经的解释上唯我独尊。而社区教会,由于大部分都是以社区内的敬拜服务为主,所以不太关心涉及主题的神学争论。这些社区教会的基督徒走向主题性福音事工团队,经常会较为大度。

以上是社区教会和主题性福音机构的叙述,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本来是一个单独的教会却不甘心寂寞、不愿意深耕平凡的社区生活,而是想着能在全局性主题福音事工上展露头脚的例子。

某个城市有一间教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至今,人数有一百多人。我曾经建议,这个教会应该按照区域规划,分堂到不同的社区里面让信徒就近聚会,然后慢慢发现需要,服务该地区的信徒和群众。

但是这个教会负责人的女儿却不同意,她是教会资助在海外留学神学回来,说要大干一番。然后接班了教会的管理权,说要转型为现代城市福音教会,并且认为教会应该影响社会,做社会关怀。

我认识这位女性,她研究环境和生态神学。回到中国,她开始重新装修了教会,换了桌子椅子,让教会焕然一新,开始采购了现代的音乐电气设备,教会开始变得更有活力。

然后她开始灌输给教会一个异象,即关心环境。但是,对于一个教会而言,是没有人才储备和知识储备做主题性事工的,所以,她举办过环境展,带队参加过很多环境保护NGO的培训。

不过,最终落实到现实的教会活动里,就成了一群信徒被要求去大马路上捡垃圾。她认为这是对这个城市负责,是教会的社会观的体现。但现实是,不少环卫工人并不喜欢他们这样做,认为他们这样的举动是在抢自己的饭碗。

笔者认为,其实,这样的教会是不可能完成福音的主题性、全局性事工的。而环保的工作有的地方就特别好,一些机构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地方立法,限制一些具有高度污染的企业的过度产能,地方也会认真听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说的对。

中国教会应该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回到耶稣,回到社区,脚踏实地,服事社区,深耕厚植,像一棵果树,栽在溪水旁,而不能好高骛远,不合实际的超出教会能力的范围去做联合性的主题福音工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