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警惕!习惯里的罪性,带我们不断远离神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29日 09:09 |
播放

人的习惯实际上非常可怕,非常容易适应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就像《后汉书》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人很容易被环境左右,以至于在不觉得状态中,就进入了一种错谬的角色中,从而做出错谬的事情。记得美国非常著名的“斯坦福实验”中,实验把一拨大学生分成两队人,一边扮作狱警,一边扮作犯人。因为实验特定角色的原因,导致这些原本善良的人做出很多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在他们心中认为做是“对”的行为。

就像在1945年21名纳粹战犯被告坐在纽伦堡审判现场接受审判的时候,尽管全世界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罪行,并且认为他们有罪。然而他们却并不觉得自己有罪,而是认为自己仅仅在履行上级的命令,遵守制度而做的事情,所以认为自己并不算为罪,反而应该视为忠臣。其实从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对与错,善与恶仿佛已经变得不在重要,而将一种自以为“义”的状态中尽忠心。

人被一种环境影响,被一种文化辖制,以至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就会在一种状态中出不来,久而久之就会迷失所谓的善恶,迷失所谓的真理。

所以当看到耶稣一生的时候,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而属于天上,所以耶稣的意识形态永远都是属天的状态,耶稣所讲的内容都是属天的话语,因为他没有被世界上的环境和事情束缚。同样当看那些因为遇见耶稣的人,他们的人生因为意识形态改变,人生同样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当一个人真的认识了耶稣,生命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很多的改变,就不会甘于在人罪恶中打滚,不甘于在尔虞我诈中生活,因为生命发生了改变。

但是今天我们却习惯太多不该习惯的习惯,忘记了太多不该忘记的教训。

就像我们习惯了生老病死,我们好像觉得死是人的归途,我们必然走这样路,所以就觉得习惯了。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起初的亚当是不会死的,他们可以与神很亲近的沟通,甚至可以与神面对面,而今天我们所认为很平常的“死”却是由罪带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罪恶带来的结果,却忘了每一个结果是促使我们回转到神的面前。

我们仿佛也习惯了汗流浃背才能糊口的这件事,于是我们兢兢业业的在世界上工作,就为了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起初的亚当夏娃完全是靠着上帝的供应得到生命的需要,而汗流浃背才能糊口,实际上是人对上帝旨意的违背之后上帝对人的一个惩罚。而我们仿佛也习惯了努力工作的状态,却忘记了人为什么要工作的原因。

我们也习惯了女人生孩子这一件事实,仿佛女人在生孩子中感受到疼痛都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哪有女人生孩子不疼呢?”我们心中常常有着这样一种心态,但是殊不知生孩子疼也是上帝对人的一个惩罚,当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时候,告诉他们说女人要承受生产之苦。而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女人生孩子受苦,却早已经忘记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我们习惯了太多,因此也遗忘了太多。

我们仿佛习惯了老虎吃人,山羊怕人,荆棘扎人,好像这一切天经地义;我们仿佛习惯了太阳东升西落,四季不停交替的生活状态。我们仿佛觉得这一切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已经遗忘了着每一个正常的现象背后都有神永恒的计划和祝福在其中。

生老病死看似正常,只因为罪由一人进入世界,死亡就在人的生命中发动,因此人才会死,所以死亡不是正常的事情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产物;汗流浃背早已习惯,只因为人离开乐园太久了,在神的咒诅和审判中人才会不断去劳碌得食物,而起初不是这样。

以赛亚书中说:“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 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所以起初的动物是不伤人的,而今天动物伤人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我们今天在世界中生活的太久了,将太多不正常的事情当做了正常的事情,将正常的事情当做不正常的事情。我们将“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当做了愚昧;将“别人打左脸将右脸也给他”当做了羞耻;将“爱人如己”当做了笑话。我们好像对世界认识越来越多,但是对属灵的事情认识的却越来越少。

历代的圣徒不断地劝诫我们:我们不属这世界。如果我么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只管好好的爱这个世界,追求这个世界。然而我们不属于这里,我们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人,所以我们断然不能将这被罪恶玷污的世界当做正常的状态,否则我们一定会迷失方向。

圣经中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守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眼睛能看见的一切终将会过去,在永恒中上帝的旨意却永远不变,愿我们在基督里擦亮属灵的眼睛,不被世界迷惑,能准确的分辨善恶,可以安然的度过人生的旅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