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所著的《天路历程》是一部在新教教会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名著,主人公“基督徒”行走天路的曲折经历不知感动、激励了多少弟兄姐妹。说起这部名著在中国的流传,则不得不提宾为霖。
宾为霖(William Chalmers Burns,或译:宾威廉、宾惠廉)为苏格兰人。1815年,生于格拉斯哥附近的基赛德一个牧师家庭。《天路历程》是宾为霖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这本书几乎伴随了他的成长。“基督徒”对真理和永生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扎根于这颗幼小的心灵。
13岁那年,在舅父安排下,宾为霖进入亚伯丁一所著名学校就读。几年后,他以优秀的成绩从亚伯丁大学毕业,前往爱丁堡见习律师业务。在此期间,宾为霖在一场奋兴会上听到了神的呼召,他立即顺服神的旨意,立志终生事奉主。遂放弃即将获得的律师资格,转入格拉斯哥大学攻读神学,加强真理造就。1839年,宾为霖获得在苏格兰长老会传道的资格。
不久,圣彼得堂的牧师马杰尼因身体欠佳,邀请宾为霖代理他的职务。初出茅庐的宾为霖深知自己能力、经验有限,遂凡事仰望神,顺从神的引导,因而圣灵常与他同在,在属灵之事上大有能力。他不负所望,不仅将教会治理得井井有条,讲道也深受欢迎。同年7月,他回到家乡布道,在当地掀起了一场属灵大复兴。之后,宾为霖又在英国各地布道,所过之处都带来大复兴。1844年,他前往北美,英国的复兴之火又在北美大地点燃。
1845年,英国长老会召集宣教士前往中国宣教,但2年过去后,应征者寥寥无几,且难堪大任。差会于是考虑取消中华宣教计划。此时,享誉欧美的大布道家宾为霖向长老会提出申请,愿意到中国去。此举令差会又惊又喜,他们不明白为何这位大布道家肯放弃在国内的优良条件,到陌生、艰苦的东方拓荒,但最终还是高兴地同意了他的请求。其实,宾为霖早在神学院时就已看见了海外宣教的异象,他向神祷告到:“神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随时待命”是他侍奉的准则,只要神要他到哪里,他就到哪里传扬基督的福音。神启示他中国的需要时,他自然义无反顾地前往。
1847年,宾为霖离开英国,经过5个月航行于年底抵达香港。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他离开舒适的洋人社区,住进简陋的华人社区。他通过和华人的交往,很快就掌握了汉语。此外,他还在当地撒下了福音的种子。他在香港还结识了来华宣教的养雅各布医生(一译:用雅各)。1851年,他们结伴到广州,同年夏来到厦门。此为英国长老会厦门宣教之始。
在厦门,宾为霖和养雅各开设诊所,为不少厦门人解除了病痛。他还和罗啻、养为霖等宣教士在厦门兴办义学,提高了当地人的文化知识。宾为霖为了宣教需要,刻苦学习闽南语,经过不懈努力,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语。由于他精通本地语言,美国归正会邀请他参与教会事工。他不仅在新街堂布道,教导慕道友,还随同教会将福音传到厦门周边地区。1853年,宾为霖偕同新街堂信徒数人,到海澄白水营宣教。次年,白水营有14人受洗。同年,宾为霖带白水营信徒,到漳浦马坪宣教。他在3年时间里,走遍厦、漳等地,为福音在闽南地区的扎根做出了贡献。
1854年,养雅各病重,宾为霖陪同他回国休养。养雅各布归天家后,他在英国积极宣传在华事工,希望差会派遣更多宣教士来华。次年,宾为霖再度来华,同船的有日后名震闽台的宣教士杜嘉德,杜嘉德也通过和这位属灵前辈的接触而受益良多。
1855年,宾为霖来到上海。此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他希望能与之接触,了解这场“基督徒起义”,但始终未能成功。在上海,他邂逅了戴德生。此后,他们在汕头侍奉过一段时间。戴德生视这位比自己年长17岁的宣教士为“属灵的导师”,他回忆到“他以祈祷为呼吸,以祂的言语为饮食,深深的感觉神的同在。此外,他有丰富的学识、温和的性情及天赋的机智。他是一个可喜的伴侣。他的心灵是何等的高超!生活是何等的清苦!他的信仰终不动摇,对恶者的攻击永不止息。”戴德生得到宾为霖不少属灵上的指导,为其日后建立中国内地会帮助甚大。
宾为霖在汕头宣教时,受到不少逼迫,曾因巡回宣教,被官府逮捕送交英国驻港领事。但他仍锲而不舍,终于使福音在汕头扎根。1858年,施饶理接替他在汕头的事工。年底他重返厦门,他指导、安排杜嘉德在闽南事工后,前往北京。他在京宣教4年。1867年,闯关东热潮兴起,宾为霖看到东北的需要,遂前往之。1868年春,宾为霖在牛庄(今营口)停歇了他宣教的脚步,在主怀里安息。
宾为霖是《天路历程》最早的汉译者。他希望能将这本伴他成长的属灵书籍介绍给中国人,给华人基督徒的“天路历程”以劝勉。因他有深厚的汉语基础,其译本用字恰当,描写生动,句法简洁,不少人读之误以为某儒生之作。如在“指示窄门”处称“欲入生门得上天,先当认罪立门前,窄门切叩方能入,主宰恩慈赦我愆”。他所翻译的《天路历程》有闽南语、文言文、官话等三种译本,出版后在教会广受赞誉。除《天路历程》外,宾为霖还编写了《潮腔神诗》、《榕腔神诗》、《厦腔神诗》及《正道启蒙》等属灵书籍。
参考资料:
赖永祥著:《教会史话》网络版
佚名:《宣教士群像》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