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基督徒历史人物之:传教士毕启传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3月20日 18:08 |
播放

毕启(Joseph Beech)为美国美以美会来华宣教士,他集神学家、教育家于一身,在四川宣教、办学几十年。

1867年毕启生于英国吉尔菲尔德市一个的商人家庭,6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后来家道中落,被迫辍学,但他凭着好学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最终进入大学深造。

1899年毕业于惠斯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同年被美以美会派往中国宣教。

1903年毕启来到四川(含重庆)宣教,他非常注重宣教与教育相结合,“要用基督化教育,感化四川人民”。来到巴蜀不久,就相继接手、开办了重庆求精中学、成都华美中学、成都华英中学等学校。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后,新式学堂大兴。很多宣教士纷纷投入到创办的学堂的浪潮。

是年,毕启与甘来德(HzrryL.Canright)等美以美会同工联合公谊会、英美会、浸礼会、圣公会等英、美、加三国五个差会的宣教士商谈办学事宜,他们一致认为:“除非他们联合起来形成力量,与政府的标准一致,并且以值得赞扬的基督教运动的方式进行工作,”于是他们决定联合在成都创办一所大学。

1910年3月11日,毕启等五个差会的宣教士在成都的华西坝,创办了华西协和大学。1913年开学后,毕启成为首任校长。

在毕启的主政下,华西协合大学的组织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育管理等都采用了当时英美较为先进的水平。教员大多来自英、美、加三国,教育以西学、神学为重,同时兼顾国学。

学校从最初的文、理两科发展到拥有文、理、医、牙四个学院以及众多专业设置的综合大学,主要有哲学、英文、中文、历史、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解剖学、农艺、医学、牙科等学科。尤其在医学上,华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培养了很多医学人才。

学校的组织管理按“协合”的原则,仿照牛津、剑桥大学的体制,实行“学舍制”,即每个差会建立和资助自己的学院,管理自己的资金和设备;学校则提出教学大纲,制定录取、考试标准,使集中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这个创造性的体制既解决了各教会提供资金、设备和相互的协调工作,也反映了现代大学的特点,保证了学校在育才方面拥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

1924年9月7日,华西迎来了第一批八名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中国西部高校实现男女合校。学校从1914到1949年期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682人,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592人,硕士学位6人。

毕启在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的同时,发起成立了华西教育会,除成都外,还在四川各县、乡、镇遍设初级学校,达到了百余所。这些学校由华西教育会统筹管理,制订教学大纲,统一考试。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培养的中小学生已经达到了32000余人,极大促进了四川教育的发展。

毕启于1930年辞去校长职务,由中国人张凌高接任,自己则担任校务长。

毕启虽然不再担任校长,他仍关注学校事务与学生的成长。这期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并由此喜欢上了国学。

面对新文化运动后,一些人对国学极端摒弃的态度,他在1933年报告中说:“我们希望,一个基督教大学生,他献身和忠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会做得更好。在混乱时期,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屏障,挡住对传统价值无情和肤浅的破坏与抛弃。”同时他还极力倡导实业办学,特别是提高中国的农业科技。

他认为“在一个农业人口与绝大多数的地区,帮助大多数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显然是我们最迫切的任务。”因此在《发展四川省工业及改良经济状况的商椎》中他提出:“积极提倡实业教育,以利本省天然出产,增进人民殷富。”

毕启极力倡导学生终生学习的精神,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能够继续追求学识。有一次,他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解释他中文名的含义,他说:“你们今天是不是就算毕业了?在我看来,你们不是毕业而是始业。你们看看我的名字叫毕启,毕是毕业,而启的意思是开始,因此是才始业。”此外,他多次教导学生要把所学“真正实用于社会”。

1946年,毕启以79岁的高龄,告老回乡之时,国民政府授予他外籍特殊勋绩人士荣誉奖:红蓝镶绶四等采玉勋章,教育部给他颁发“捐资兴学”一等奖,蒋介石为其书写了“热心教育”的匾额。

由于毕启为了宣教、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几乎没有为自己留下财产,当1954年安息主怀时,参加安息礼拜的学生们回忆,毕老师逝世时孤寂寥落,“只有毕师母与一个女儿守在旁边,显得十分凄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