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存在”,但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
每一个生命都是神精心的设计,就像有人说:“我在母腹中神就已经保护了我”。所以我们的存在,在人看似偶然,但在神的眼中却是必然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神为我们预备的生命。
我们可以以享受神给我们的恩典,可以祈求,可以享受自然以及丰盛的菜蔬,这是何等的恩典。而更大的恩典是让我们可以与基督有份,可以与至高神发生关系。
我在青少年时期常常追想人生意义,也曾想过:“如果我从来没有出生过,也未曾来到这个世界,或许生命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艰难,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挣扎了”,所以有时我希望自己从未来到过世界。
但当我蒙神的光照时,我才看见神给我的是一个赐福的意念,祂创造我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祂的恩典,就像昔日亚当夏娃一样,目的是为了与神同行,这是神创造我们生命的目的,
虽然我们今天有艰难、困苦,但不要惧怕,在基督里面有丰盛的平安,到末了的那一天,他也必会让我们见到他的荣光。
从另一个角度看会发现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神的托付,今天我们为什么活着?实际上是为了那为我们死而复活的神而活,因此我们要努力完成身在基督耶稣里面呼召我们当去完成的工作。
当我们认真看时会发现,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神的呼召和计划,只是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发现了这个呼召,并且是否用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了呼召。有些蒙神呼召的人,为什么到了头发斑白的时候才后悔呢?原因就在于他为了自己而忽略了神的旨意。
回过头看那些为了神的旨意,为了神永恒不变的呼召而奉献自己的人,他们虽然外面看着过得比较艰辛,但在神面前他们是忠心良善的仆人。
世人将死亡看成一种悲哀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人不谈死亡的原因,如果再加上一些迷信的色彩,死亡好像变得非常的恐怖。
从非基督徒的角度看,死亡确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死亡将人所有的一切都带走了,无论生命中有多少努力、多少才华,一切最终都成空,并且他们不知道,死亡并不是结束,死亡之后还要面对神永恒公义的审判。
但我们基督徒面对死亡时是有盼望的,因为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去到与神同在的地方,所以“死亡”不是结束,反而是一种新的盼望,因此基督徒在面对死亡时甚至满有喜乐。
耶稣从死里复活破坏了死亡的权势,他的复活使信他的人也可以靠着他胜过死亡的权势,所以在圣经中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这经文让我们看到死亡不是消极的,死亡在基督徒的身上已经没有了能力,因为我们的神已经得胜。
所以我们必须要看见这其中的荣耀,要明白死亡不是一个结束,只是我们迎接永恒的一个开始,也是我们脱离这败坏身体的开始,因为我们这个身体受着罪、血气等等的束缚,但我们复活的生命是脱离这些罪的影响,是满有尊荣的生命。
所以当我们看基督徒的葬礼时,心中要有希望和盼望;看初代教会时很多殉道者常常是欢喜快乐地迎接死亡,而我们也常看见一句话“安息主怀,候主再来”,这是一个基督徒应该有的一种积极的品质。
耶稣的复活,让那些因为怕死而做罪的奴仆的人得到了全新的释放和自由。
当然,面对死亡还有一个不可不谈的话题,就是自杀。
自杀这个话题由来已久,有些人就在问:“基督徒可不可以自杀?”答案当然是基督徒不可以自杀。
我们作为基督徒,生命已不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一切的主权都在基督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生命的主权。神精心创造了我们,我们理应为神活着,这是神所喜悦的事情。
当然我们身边也能看见,有些人因为现实的压力、迫于仇敌的攻击、甚至因为人生的无奈选择了自杀这条路。我们也承认有些基督徒有很多艰难,但我们绝不应该因此而选择自杀,因为我们必须相信神会为祂的儿女负责,无论在任何环境神都会管理祂百姓的一切。
神会让我们经历艰难,但神给我们的艰难绝对不是要压垮我们,以至于让我们失去生命,而是让我们在生命中更靠近基督,与基督发生亲密的关系。
按照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教义,自杀的人是不可以进入天堂的,具体原因是:杀别人是不对的,同时也是违法的,因为杀人者随己意掌管别人的生命。同样,自杀者以掌管者来了断自我,这在圣经上而言是触犯到神的律法。人的生命是神所赐的,非常宝贵,所以不论是自己或别人都无权掌控生杀大权,否则便是违背神的律法,无法进入神的国。
杀别人、夺别人生命的人还有机会忏悔。自杀的人怎么忏悔?既然无机会忏悔,怎么得赦?神照祂的形像造人,人的形像和生命都是由神而来,所以不可杀人,也不可自杀,这是在尊敬神的权柄。有些基督徒常说神对每个人的生命是有计划的,但自杀便也是在表示对神的信心不够,所以真基督徒再难也不要选择自杀,而是要祷告求神带领走出困境。
任何人的一生都没有重来的机会,深深期待我们能学会数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浪费生命也不忽略神的恩典。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