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马浚伟电影《生前约死后》首映座谈会落幕 影迷赞:这是一部好电影

作者: 郑欣荣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2月04日 09:14 |
播放

12月1日,由香港救世军主办的一连两场的《生前约死后》的映后座谈会举行。这部电影由基督徒艺人马浚伟自编自导自演。作为新手导演的他出席了两场座谈会,与影迷们一同见面分享自己曾经面对人生最低谷时的心路历程。

电影简介如此说: “失去,到底有多痛...... 惊恐,会有多恐怖...... 死亡,和活着交锋...... 思念,穿梭异国度...... 至亲深情,换来极度惊恐! 一死一生,异度空间重逢! 是亡灵,还是幻影? 是思念,还是分裂? 电影《生前约死后》 《Till We Meet Again》 带你出席一对母子爱与痛交缠的生死约会。”

故事取材于他与母亲的亲身经历。在编写剧本期间,马浚伟曾因触及内心伤痛而三度停笔,总共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整个剧本。 故事讲述男主角由于不能接受母亲离世、终日郁郁寡欢,及后更患上抑郁症。父亲尝试协助儿子走出阴霾,可惜徒劳无功,并发现原来儿子一直对母亲之死有着一个很大的愧疚....

11月25日和29日,该电影在香港举行优先场上映。多位影迷有幸观看。不少影迷表示非常称赞,有影迷Sara说:“四哥你知道吗?你出现在我人生的最低谷,但是因为你,我却把这段日子活成了人生最高潮。上帝总是把得与失团成一团抛向人间,当我们痛惜自己失去的那些时,其实却得到了更多。幸运就是遇到你——拥有一颗天使心的小哥哥,谢谢你”

在新浪微博的“马浚伟超话”中也有不少影迷分享了观影感受。一位网友Wendy说:“观赏完11月29日《生前约死后》电影优先场后,心情起伏很大,戏内表达惊恐来袭一幕,很震撼,心跳一度同步加速,作为同路人很有共鸣;片中亲情的描述感动万分,同时勾起我幼时与妈妈生活点滴的回忆,哭崩了。 映后座谈会上,感谢马导演与观众分享了很多人生体会及哲理,以及解构了片中一些小情节所带出的珍贵讯息,令我对人生的感悟又多了。 马浚伟先生是我近年欣赏的艺人,靠著他,我从人生低谷走到现在...庆幸可以观赏偶像近期的几场表演,再一次治癒我的心灵,早几天透过这套电影,亦使抑压的情绪得到抒发,想哭便哭,不再强忍,完全释放,现在,心好像舒服了很多。 感恩有您,在我人生艰难时出现的小天使@马浚伟 ,谢谢您!”

还有一位网友Cat分享说:“”座谈会上马导一一解答观众的问题,时而语重心长鼓励大家,时而幽默风趣气氛热烈。散场后观众团团围住马导不肯离去,谈笑风生。难得如此亲民的导演啊!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 当今社会像阿伟这么孝顺的孩子真的不多! 传统文化被忽略甚至都是倒孝顺! 亲情被漠视被当作理所当然。影片教育我们爱要及时! 要珍惜! 要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出来很重要! 在这里心疼和感谢马浚伟把自己的痛掰开揉碎展现在观众面前,如何面对生死离别给大家学习反思自悟...  关于情绪病,近年来内地才开始慢慢关注。通过影片的引导会学到如何正视精神疾病,如何释怀.....什么是一部好电影? 我认为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够打动观众,走到观众的心里从而形成共鸣,就是一部好电影!”

12月5日,该电影将在香港原先正式上映。马浚伟也在积极促进该电影能在内地上映。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