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异文化,耶稣表达出的是站在更高高度和视野的宽容态度。
异文化或者说“外邦人”对待耶稣并不是都像那个撒玛利亚妇女一样,表现出尊重、好奇,最后是接纳和跟随。有时候耶稣也面对一些不接纳自己,甚至对自己充满敌意的撒玛利亚人。
这与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一样,其它非信徒对待基督徒或者基督教文化,一般表现出三种态度,尊重与接纳,排斥与敌意,模仿与吸收。那么与撒玛利亚妇女的对话,是撒玛利亚人对耶稣的接纳,那么路加福音里记载的耶稣与撒玛利亚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冲突与敌意。
我们生活中,这些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应该怎样面对,我想耶稣在他自己的遭遇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路加福音福音9章记载,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夕,与门徒一起来到了一个撒玛利亚人住的村庄,但是那里的村民却不接纳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 9:53 和合本)因为他们面向耶路撒冷去就不接纳他们,这是撒玛利亚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所致。
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这不仅有历史的原因,更有宗教的原因,正是因为犹太人认为自己才是纯正的上帝选民和亚伯拉罕的后裔,从而对沾染了异文化的撒玛利亚人不齿。这一点从耶稣的犹太门徒面对撒玛利亚人的不接纳所表现出的义愤填膺看出来,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有古卷没有像以利亚所做的这几个字)吗?”(路加福音 9:54 和合本)
以利亚为什么降火呢?在列王纪下第一章记载,以色列的第九位国王亚哈谢因为从床上摔下来生病,他不去敬拜耶和华,而是去敬拜以革伦的神巴力,巴力神是外邦人的神,是外邦人拜的偶像,因此耶和华非常生气,差遣先知以利亚去迎接那些去拜巴力神的使者,以利亚降火将他们烧死了。
然而,以利亚烧死那五十个使者,是因为他们拜偶像,以惩罚他们,同时警告亚哈谢王要专心敬拜耶和华。但现在他们所面对的不接纳耶稣的撒玛利亚人仅仅是不接纳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拜偶像。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他们眼里,撒玛利亚人就是拜偶像的群体,不论他们做什么都与拜偶像有关,都要被消灭。
由门徒们的反应可以看到犹太门徒面对异文化的态度,那就是充满仇恨,这种态度直接的表现就是文化的排他主义,凡是与自己不一样的文化,或者对自己有敌意的文化,都视为洪水猛兽,不消灭内心就不舒服。
但另一方面,也能从门徒的口气中感到他们信仰的狭隘之处。他们说的是“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吗?”这些门徒为什么不是说“主啊,你来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吗?”他们不是求耶稣吩咐火从天而降,而是他们吩咐,他们把自己自喻为以利亚,那么耶稣又身处何处呢?
犹太人对撒玛利亚这种异文化的仇恨和排他是十分厉害的,是“有我没他”的状态,以至于这种排他的仇恨所带来的激烈情绪让他们都忽略了耶稣的救主和人子身份。另一方面,这种情绪之中,也没有宽容和尊重,更谈不上理解与忍耐了。第三方面,这种情绪更是让他们忘记了掌权的上帝,而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吩咐上帝,让上帝满足他们的想法。
面对接纳自己的撒玛利亚妇女,耶稣与之对话,并与接纳他的撒玛利亚人群共处两天。那么今天面对这些不接纳自己的撒玛利亚人,耶稣同样是一种与他的犹太门徒截然不同的态度。
首先,耶稣责备了门徒表现出的态度,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性命:或译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节首句,五十六节末句)。(路加福音 9:55-56 和合本)
的确,在激烈的排他情绪中,人会失去理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内心,这些门徒内心中充满的是对对方的仇恨,和消灭对方的冲动,他们并不知道上帝在哪里,也不知道上帝掌权的事实,因此他们的心他们不知道,耶稣却知道。
接着耶稣解释了自己与他们不同的原因,这个解释又显示出,耶稣的高度和视角,耶稣不是站在犹太人角度,也不是站在撒玛利亚人角度,他不是站在任何一种有限的文化视角,而是站在救恩和上帝的视角。
耶稣来是拯救灵魂,而不是消灭灵魂。上帝固然可以降下火消灭所有人,但是与消灭他们相比,上帝更在意的是拯救灵魂,消灭异文化不是上帝的责任,他的责任是救恩。
在上帝的角度看,没有异文化与文化冲突的问题,有的只是需要拯救的灵魂。这再次告诉我们,耶稣福音的核心是对灵魂和人自身的关注,而不是文化冲突和选民身份。
这也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面对那些不理解甚至对我们有些敌意的非信徒,我们更需要宽容和冷静的态度,以彼此相爱的行动去展现上帝的恩典。正如耶稣面对不接纳他们的撒玛利亚人一样。
春节将至,我们以爱的行动来化解邻居的不解和敌意。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