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有可能很长,余生也有可能很短......
昨天和一个弟兄聊天他告诉我,他母亲得了肺癌而且已经有大面积扩散的现象,每天晚上疼的都睡不着觉,治愈的希望又特别的渺茫......
这个弟兄比我小两岁,在我印象中他一直都是大大咧咧凡事不在乎的样子,然而在这次沟通中,却发现他的语气异常沉重,没有丝毫的光亮。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一个随时可能失去的年龄。
余生会发生什么?总有些人要出场,总有些人要离场,总会有些突发事件发生,让自己心力交瘁。
神让人在日光之下经历的是极重的劳苦,贫穷也好、富足也罢,心灵的虚空与人情的惨淡都是一样的,也许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还能自由行动,但身体衰败时却显出各自的无奈。
每一次走在街上看到人群中拄着拐杖的老人时,我都会想:“也许曾经他也是步伐稳健的少年,只是如今却已经步履蹒跚.....”。所以认真想想,人一生中所值得夸赞的究竟是什么?金钱、物质、名誉,其实这一切都将埋葬在尘埃中,也许风还会传说其中的故事,然而对于一个尘埃之下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传道书说:“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余生欢笑也好,悲哀也好,都会随着时间而退去,然而不巧的是我们还拥有余生。
其实我曾经想过,如果自己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中该有多好,不用汲汲于生命的富贵、不用碌碌于生命的惨淡,如同虚无一样从未出现,岂不也是一种幸福。就像佛教中将的“涅槃”,无为、自在、不生不灭......
但话又说回来,人生根本不可能达到我们想象的样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生命的存在就变得毫无意义。
自从这次疫情之后,我就不断的思考自己余生要如何生活,不是因为恐惧死亡,而是希望既然上帝给了我生的机会,就希望对得起给我生命的神,也希望不负逝者对生命的渴望。
余生愿求上帝使我不贫穷也不富足,免得贫穷使我行诡诈得罪神,免得负责使我忘记神是谁。只希望在持守清净中追求生命的意义。
余生不想活得太过嘈杂,也不想被世俗的标准左右,只想活出自己生命原本的姿态,享受上帝神赐生命的本来状态。是雄鹰就该翱翔天际,是小鱼就应畅游小溪,而我或许应该活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才不枉生命的奇妙。
余生切愿以敬拜上帝为乐,因为我想了无数生命的理由,发现唯有敬拜、服侍上帝才是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因为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终将消失在时间中。
服侍上帝也许是人最崇高的行为,因为一个被造者居然可以侍奉创造主,还被称为神的儿女,着实让人难以想象其中的奇妙。当然,我更想单纯的服侍我的神,不想被外在声音左右自己侍奉的方向,更不想因为现实情况影响自己所蒙的呼召,只愿余生能像保罗一样: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余生只愿努力去爱,不勉强也不计较。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或许我们可以左右自己途径的过程,和有趣、有爱、有经历的人相处,或许短暂的一生也总会让人难忘。
为爱而出发,也为爱而远行,这就是面对余生最好的态度。也许生活会欺骗我们,甚至生命中也会有十字架的发生,但是又何必忧虑呢?只管将爱主之心放在心中,如此即使经历死阴的幽谷心中也必然会满有平安,因为主的平安必会充满我的心。
不为勉强而出发、不为矛盾而纠结,只为爱主而风雨兼程,这是我想到面对余生最好的态度。
余生,愿自己学会珍惜眼前拥有之人。有些人今日还在或许明天就不在了,也许他明天还在,但也终会被时间淹没。抓不住的、留不下的、回不去的、我们能做的就剩下珍惜。
父母、亲人、爱人、子女、好友,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珍惜,我感谢上帝将他们带到我生命中来,然而相逢或许也就注定了离别。一站一站中,我们总会告别生命中不同的人,最后我们在时间中,我们也被告别了。
记得有一位奶奶93岁的时候和我说:“我现在虽然活着,但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因为和我同龄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有些人在的时候我们不以为然,不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如临深渊......
余生愿我做智慧人,学会数算自己在世界的日子。学会珍惜每一天生活的机会,不虚度时间、不浪费生命,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为了活出生命的美好而对待好自己的身体。
身体受着自然律的限制,过度的消耗必然会减少生命的年日,甚至疾病也必然会临到。虽然我不惧死亡,但是在不该得病的时候得病也不是我希望发生的事情,只愿按照上帝创造的律而生活,抛开不良的生活规律,从新开始。
余生,有多长?——我不知道。
我只愿余生的每一天都认真对待,在生命的自由与喜乐中静候主来!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