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眼下虽然国内得到控制,但是依然不能放松,因为国际上的疫情并不乐观。因此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防控心态和防控形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自去年初的爆发,到今天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出于防控的需要,对人群聚集一直有严格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在防控依旧的状态下,教会聚会已经被影响了一年多时间。
这段时间,因为实地聚会受到影响,从而带来教会发展的各种状况不断出现。首先是奉献问题,这是基督教教会赖以运作和存在的基础,没有经济资源,教会几乎无法开展实地活动。因此,因为奉献枯竭,而导致大型教会关闭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至于那些小型教会更不要说了。
其次是教会认同出现危机,因为线上聚会的差强人意,必然带来教会成员情感认同纽带危机,教会成员可以享受更多的线上资源,因此也会做出自己对教会的重新选择,从而带来教会成员的流失。这两点,几乎是教会运作和发展的死穴。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担心教会发展受挫,呼吁信徒不要离开原来的教会,并出席线上聚会,以及线上奉献。
为了促进信徒的线上出席率以及奉献率,教会继续把个人信仰生命与教会捆绑,认为信徒离开教会之后,个人信仰生命就会萎缩,就会远离耶稣、远离上帝,直至放弃信仰,成为一个非基督徒。
教会这种说法,虽然与耶稣教导不符,但我们依然能从这些说辞中,看到教会在面对聚会受挫的情况下,所表现的焦虑与不安。
然而,教会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把基督徒个体生命与教会进行捆绑,这种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也许他有他的道理。但这却不一定符合耶稣的教导。因为,耶稣强调的是生命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体生命的成长与教会的关系。当然,教会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但是还没有夸大到垄断信仰生命供给的高度。
此外,教会过于强调信徒生命和教会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聚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能起到改善信徒与教会之间联系的作用,反而因为强调教会的作用,而有捆绑信徒嫌疑,将自己的软肋暴露无遗,引起信徒的不适。
我们可以看看耶稣是怎么论述个人信仰生命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在我们中间的,是成肉身的“道”,这道是什么呢?是教会吗?还是这个“道”需要教会的翻译或者中介呢?
显然,“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之间”,这个“中间”是指我们每个人中间,他与我们每个人同在,不论我们在哪里,这个道都与我们同在。因此,我们在教会里,与我们在家里,这个“道”都没有任何变化。既然如此,那么教会,也就不能垄断“道”。
在上帝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上,在上帝的恩典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上,教会并不是唯一的通道。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约8:31-33)”
这段对话里,耶稣与犹太人的冲突在于,犹太人强调自己的部落特性,而耶稣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独立性。遵守耶稣的“道”,而不是成为一个部落成员,被部落限制和规范,才是耶稣门徒的标记。如果耶稣门徒的标记是成为一个教会成员,这样的话,道就变成教会的“道”,而不是“道成肉身”之“道”了。
成为耶稣门徒的标志,是遵守耶稣的道,而不是因为成为一个教会的成员,也不是因为教会给他施洗。而耶稣的“道”又是什么呢?是真理。因为跟从了耶稣,遵守了他的道,那就能得着自由,因为真理必叫人自由。
因此,自由并不是因为你在某个教会,生命的建立与成长也不是因为你在某个教会,而是因为你跟随的耶稣。而在犹太人眼里看来,自己就是这个部落的人,不是外邦人的奴仆。其实,犹太人却成为犹太人这个群体律法的奴仆了。这也正是耶稣要表达的意思。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14:6 )”
耶稣才是我们值得去追求的对象,不是任何一个教会是我们追求的对象。我们成为基督徒,我们将来能到上帝那里去,也是因为我们藉着耶稣,而不是我们因为我们是某个教会的成员。
基督信仰的繁荣靠什么来衡量,是基督徒的人数还是教会的数量,显然都不是。在清末民初,民国政府系统内70%的公务员都是基督徒,但是一场非基运动也就消失匿迹了;曾经的欧洲,全员都是基督徒,但是今天基督徒恐怕也所剩无几,教堂变成旅游景点,而不是聚会地点。
显然,基督徒信仰的影响,不在于教会和信徒的数量,而在于文化。中世纪留下来的是文化,这些文化最终形成了文艺复兴、近代哲学等学科的繁荣,那空置的教堂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去旅游,去参观,是因为这些教堂里的基督教文化,他们在参观的时候,能感受到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文化。
因此,在当下,教会的数量也许会减少,教会也许会陷入危机,但这些与耶稣没有什么关系,世界上没有教会,也不意味着耶稣的失败。
所以,在当下,教会的焦虑不过是焦虑于自身的存亡而已,与耶稣,与信仰没有太大的关联。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要明确知道,自己信的是谁,跟随的是谁,自己的生命成长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我们不是某个群体的成员,而是耶稣的门徒。我们不需要任何群体的喂养,因为上帝的恩典,谁也不能垄断。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