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默想:苦难的意义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6月24日 09:55 |
播放

问上帝:“为何经历死亡般的艰难”,天空中没有传来回复的声音,圣经中却写着说“我的意念高过你的意念”。

试问谁愿意经历约伯的苦难呢?约伯曾自己说:“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现今都比海沙更重”。试想,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妻子心生厌烦、朋友连连侵扰,谁能忍受这样的苦难呢?但在约伯记的最后,约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并且神也加倍的祝福了他的家庭。

从约伯的生命中可以看见苦难的真实含义,苦难对于约伯来说,仿佛烈火一般,炼净他生命中的杂质,也能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加的璀璨和光亮。当然苦难也让一些人,心中充满了怨念和仇恨,以至于在极深的黑暗中不能自拔。

这两种根本的区别,乃在于心中一个是积极投靠神,另一个则是被罪所充满。以相信上帝之心对待苦难,尽管深陷绝望也必然会有希望,哪怕是生命中经历极深的痛苦中,也不至于毫无盼望,因为心中知道基督与我同在。这正是约伯所坚守的,虽然身陷囹圄中,但他始终在等候上帝,这正是他面对苦难最积极的方法,因为他相信神的预备。因此,神按照祂特定的旨意,将他从苦难中带出,当约伯经历之后对上帝更生发真实的认识。而如果从肉体中看待苦难,内心中生发的则是苦毒,会因为所经历的不如意而怨天、怨地、怨恨身边的人,于是从罪里面生发的黑暗之心就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里面,以至于尽管自己有一天从苦难中走出,也是充满了负面的情绪。

然而,不管人的反应会怎样,神的计划原是好的,所有的经历原是与我们有益处。

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相反生活从某个角度说还算平顺,所以总会在不自觉的时候失去对上帝的依靠,同时也会失去对自我真实的认识,直到经历疾病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软弱。

记得在一次培灵会上,腰特别疼,连续疼了将近一个月。白天聚会,晚上上帝兴起爱祂的弟兄帮我按摩,忽然有一天早晨起床后发现腰疼的更加厉害,连弯腰将袜子穿上的力量都没有。当时我忽然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又是旁边的弟兄帮我把袜子穿上。到了教室前,要换拖鞋,只是我穿上拖鞋之后,因为不能弯腰,所以连把旅游鞋拿到鞋架的力量也没有,当时我站在鞋架前就流出了眼泪,发现自己软弱到连拿起鞋子的力量都没有。

神借着腰疼这件事在管教我、帮助我、改变我,让我看见自己生命中原本的骄傲,也让我学会在凡事上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在凡事上依靠基督夸口。

所以苦难带给人的一个祝福,就是让人能准确地认识自己,能让人在苦难中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有限,从而会让人拥有依靠上帝的力量。正如圣经说“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只有一个人在苦难中有真实的破碎之后,才能产生由内到外对神真实的降服,因此保罗能说:“我何时软弱,就何时刚强”,原因在于他能将目光单纯的转向上帝,并且依靠上帝。

当然苦难不仅仅让人认识自己、认识神,同时会让人明白自己的生命的真实含义以及存在的意义。

对约伯来说,当他经历过烈火般生命的洗礼之后,再生活的时候,所有的态度都会发生转变。因为他在苦难中认识到了婚姻、友谊、自己和上帝,所以就他而言生命的本身会更加的通透和练达,更会执着于上帝所赋予他存在的意义。

这正是苦难和死亡对我们的另一个意义,会让会让我们认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正如昔日的彼得,他能在倒钉在十字架上时,依然坚守对主耶稣的跟随,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所经历的苦难小,而是因为信仰对他的价值更大,所以来圣经中,有些人“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他们之所以愿意经历这些苦难,本身是因为他们看到苦难背后更大的价值。

所以对于经历苦难者来说,苦难会让人的追求变得更加的纯粹。他不会花费时间在与奸诈之人的争论上;不会花费青春在放纵中;不会让肉体在安逸中......因为在苦难的塑造中,他更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人,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活。

经历过死亡和烈火洗礼的人,他们生命会更加的透亮和清澈,会出去从肉体和私欲而来的所有杂质,同时也会更加明白神的心意,因为追随信仰已经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方向。

这是一个奇怪的世界,没有人希望经历苦难,但是智慧和勇气却蕴藏在苦难中。上帝给我们留下一条奇妙的道路,那就是十字架的道路,这条道路看似非常的艰难和痛苦,甚至会经历无端的控告和指责,但是路的尽头却充满祝福。神的目的,乃是让我们经历过十字架道路后,拥有神儿子的样子。

约伯说过这样一句话:“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深信,在经历苦难的后期,我们终会说“父啊,愿你的旨意成全”!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