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福音书评丨从《亲爱的安德烈》谈:基督徒父母的教育观

作者: 王韩飞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7月05日 09:33 |
播放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讲述了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故事。母子二人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进行亲子间的沟通与联结。孩子是初开的花蕾,孩子是清晨的第一滴甘露,天然纯洁是他唯一的特性。在安德烈成长的时间里,母亲龙应台的关爱和引导,成为他心灵防线上一道坚实的保障。龙应台用母性的笔触来传递一个母亲的细腻情感与母爱情怀。

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安德烈,他曾是大人们心中的坏孩子,因为他调皮、叛逆,有时还与母亲的想法背道而驰。但是随着成长故事的不断进深,读者会被他的天真、幽默、善良所打动。这就是隐藏在“坏孩子”心灵之内的闪光点。

在这个男孩的身边,还有许多朋友,他们的故事里有童年的友谊,也有彼此的小摩擦;有欢乐的搞笑,也有淡淡的哀伤。总之,就是掺杂着童年生活的酸甜与苦辣。安德烈虽然虽然很调皮,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的靠谱,但在他活泼的性格中却透露着独具一格的创造力,还有在他的生命里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善良之本性。

作为母亲,龙应台是非常有智慧的,她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时候,所要做的不是过多参与到孩子的矛盾之中,而是要减少干预。有时只需要做一个建议者或是情绪疏导者,作为母亲她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当孩子自己可以化解矛盾的时候,他们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有建设性的进展与递进。

而这种母亲少干预的处理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安德烈的独立能力,提升了他的成长空间。

与此同时,龙应台也不会随意去批评孩子,而是将对孩子的批评变成了彼此之间的约定。首先她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何为真正的自由与规则,并让他知道何为两者之间的界限。自由与规则,是孩子世界两个互相制约,又彼此共融的平衡线。

在这个世界上,自由从来都不是散漫泛滥的;孩子的自由也从来都不是随意而为的。因为人性中含有不可抗逆的劣根性,所以规则与纪律就是这种低劣人性的抵御剂。规则给孩子带来行为上的制约,同时也是对其不良行为的警戒。这就是龙应台的育儿之妙招:让孩子享受充分的自由,前提条件是将儿童制约在有限的规则之内。

对于基督徒父母而言,也许龙应台的育儿方式可以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的心中可能对于善恶有着特别敏感的知觉,而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叛逆与犯错,我们也习惯性地以“定罪”的方式去处理。殊不知,对于罪性,耶稣基督有着一个更加恩典式的阐释,即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不断地纠正错误与缺陷,从而一步一步走上成圣之路。

是的,成圣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成长、慢慢递进的过程。而我们的孩子也一样,都是在不断失误与试误中一点一滴成熟起来的。就像圣经中记载的十二门徒来说,当耶稣在世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是何等软弱,有性情急躁的、有小心怀疑的、有懦弱退缩的,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到成熟时期。而主耶稣对于门徒的态度又是何等地耐心与隐忍,他更多的是给予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充满期许地等待、充满恩典的责备。

等到耶稣复活升天之后,门徒们却是表现出了勇士一般的坚韧与勇敢。三次不认主的彼得,一次讲道就促使三千人悔改,多疑小信的多马不远千里,远赴他乡去传递天国福音。门徒们从软弱到刚强,从小信到信心伟人,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成长、淬炼过程。

对于我们基督徒父母来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历练、成长的这个过程中学习主耶稣的隐忍、耐心与智慧,给予孩子恩典式的教导、真理式的训诫、人性化的信任。

当孩子不愿意阅读圣经时,父母不要一味地责备与抱怨,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阅读圣经的习惯?是否在家庭中孕育了一种阅读的氛围与属灵的气氛?当孩子叛逆、不愿意听大人说时,不要一味地发怒与咆哮,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说的语气与态度,亦或者我们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多,而忽略了对孩子心声的倾听呢?

我今天向你推荐的这本好书,里面的母子间的故事会让你有莫名的感动,里面的安德烈这个男孩的成长也会让你有无限童年和青春期的回忆。

而这本书里更有着龙应台这位作家母亲的初心之所在:那就是破解孩子的秘密,寻找孩子内心的那一抹真善美的亮色之光。

亲爱的朋友们,百闻不如一家,还等什么呢?赶快捧起这本好书尽情阅读吧,让龙应台母子俩带你进入生命探索领地的璀璨与绚烂。

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产业,我们必须遵照上帝的旨意,遵循圣经的训导对孩子尽上教导、抚养的责任,让我们基督徒父母谨遵圣经的教导:“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