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是几年前,那个时候没看懂,虽然看了两三遍,只是随了大众的潮流。我一直以为电影的名字就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的名字就叫千与千寻。现在回想起来,对那个电影的唯一印象大概就是,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
电影最近出版了绘本,因为儿子喜欢宫崎骏的电影,绘本我也买了回来。同时买的还有他的另一部电影绘本《龙猫》。下午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看了一个下午,多年前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才忽然间明白了。
电影名字《千与千寻》是两个名字。“千”是油屋老板汤婆婆给小女孩取的名字。一旦接受了汤婆婆取的名字,就意味着你会忘记本真的自我,而被汤婆婆控制。而汤婆婆则是贪婪、金钱、控制的代名词。而“千寻”则是小女孩本来的名字。只有记住自己本来的名字,才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过去。小白龙正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才被汤婆婆控制,在他想到自己名字的刹那,他身上的白鳞脱落,回归本真的自我。
因此,通过这个电影的名字,我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十岁小女孩,凭着自己的善良和单纯,凭着自己对物质欲望的节制,最终不仅拯救了自己的父母、无脸男和小白龙,也救赎了自己。
《千与千寻》电影,再一次重读的时候才明白,这也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而那个十岁的小女孩千寻,则是每一个经历人生的磨难、而凭着善良走向成熟的我们。
《千与千寻》的电影名字,也意味着试探与自我的故事。汤婆婆用美食的试探,让女孩的父母变成了猪,而后又用“千”这个试探企图控制千寻,让千寻像油屋里的其它员工一样,对金钱充满了欲望,对汤婆婆俯首帖耳。但是千寻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父母,面对无脸男满手流溢的黄金无动于衷,最终反而成功救赎了无脸男。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如千寻所面对的那个神隐世界一样,充满了物质的欲望和无处不在的试探,一不留神,我们可能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忘记了自己的本来自我,成为物质和欲望的奴隶。
宫崎骏创作这个电影的时候,日本还沉浸在东京地产破灭的阴霾中。1983年开始,东京房产因为日本工业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突然上涨,而且涨势迅猛。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大家不是理性待之,而是以为日本经济已经到了可以大赚一笔的时代。因为大家都认为,东京将来会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而东京的地盘又那么小,将来地价肯定会大涨,现在入手将来肯定会大赚一笔。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每个人都在穷尽一切办法在东京买房子。东京房价高涨,自然带动周边城市的房价,整个日本都陷入地产的狂欢。甚至更为夸张的是,据说当时一个东京的房产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不仅东京的房产高涨,日本人在全球的买买也带动了美国的房产价格。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终于在1990年前后,不堪重负的东京房产,走下神坛,一夜之间哀嚎遍地,每个人都欠了银行几辈子也还不上的贷款。一时间自杀率飙升,银行破产倒闭。日本东京又一次经历了自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地狱之旅。
经济泡沫直接源于人类欲望无节制的膨胀,在历史上出现了不止一次,每次都会带来伤痛,却从不留下教训。甚至连记忆也不会留下。
郁金香一直是一种美丽的花,还是荷兰的国花。荷兰除了大风车就是郁金香。但是与这种美丽的花一起的,还有17世纪郁金香泡沫的惨痛教训。郁金香像东京地产泡沫一样,被炒作的奇高,一株郁金香可以买今天北京三环以内的一套别墅。大家都想赚钱,于是这个雪球被越滚越大,最终终于倒塌。
世间充满诱惑,这些诱惑无时不在试探着我们的灵魂,它们企图让我们用灵魂与它们交换。因此,胜过试探,就是一次成功的救赎。然而怎样胜过试探,这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第一次面对父母吃那些诱惑美食的时候,千寻就催促父母离开,而父母则面对那些美食无法自拔,即使没有营业员,他们也是先吃了再说,于是父母终于陷入陷阱。而那个频频出现的无脸男,虽然有着变出黄金的能力,但他没有朋友,没有人交流,甚至不会讲话,他只能通过吃掉的人或者鬼的声音讲话。面对如山的美食,他则暴饮暴食,无法节制,最终暴饮暴食之后,使自己膨胀。
物质的欲望不是因为满足而停滞不前,而是因为满足之后,还会有更大的欲望。千寻用本来打算救父母的河神所赐药丸,让无脸男把吃掉的东西吐了出来。一个陷在不断膨胀欲望中的人,让他停止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当千寻给他吃了让他呕吐的药丸之后,他追着千寻要把她吃掉。直到无脸男把吃下去的所有食物吐出来才恢复了原状。他追随者千寻,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直到在钱婆婆那里找到自我和归宿。
千寻胜过试探的关键是她自己本真的心,她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是谁,不会忘记自己的任务是救自己的父母。正是这些看似人间常情的家庭之爱、自我坚持、节制善良,让她虽然在汤婆婆控制之下,依然有着自己的辨别能力,依然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终完成自己的救赎与成长。
耶稣同样告诉我们,保持警醒的心,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这样才能胜过魔鬼的网罗。我们胜过试探的关键,同样是诚实、单纯、善良、有爱心,这样我们才能在一次次胜过试探的胜利中,获得成长!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