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许多路要走,也有许多的十字路口要选择,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谁陪你一起。有时候我们去的方向不需要问目的地在哪里,因为从一开始出发我们都是带着信心出发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走下去,若是偶尔偏离了所选择的道路,可能我们会在弯路上绕一阵子,但请不要放弃,因为祂一直都在,我们总会走出来,要记住的是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在圣经之中,道路这个观念一直是被强调的,无论是以色列民的迦南之路,还是雅各所走的逃亡之路,亦或者是约瑟的被卖之路,再或者是被掳之路,展望到新约中耶稣的各各它之路。每一段路程都是一段功课,每一步都是熬炼与学习。对于我们而言,今天我们所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那?
在圣经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一段路程就是从摩押到伯利恒之路,在这条路上,你会学习到很多的功课,你不仅仅可以浏览沿途风景,而且也可以洞察人生百态。这条路之所以被我们熟知,是因为这条路上有一个正在归家的家庭,乍一看这个家庭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当然也并非如此。从伯利恒出来的时候,这个家庭是完整的,没有漏掉任何一个人的,而从寄居之地摩押回来的时候,已经形单影只,回到伯利恒家乡的仅仅有两个人,一个婆婆,一个儿媳。
回首过去,从伯利恒前往摩押,一家六口人整装待发,回来的时候却失去了四个。事情还要追溯到他们离开伯利恒的原因,当时他们居住之地遭遇了饥荒,或许想要糊口,解决温饱问题,听闻摩押之地有粮,就举家搬迁到摩押之地居住,谁曾想这个家庭的男人陆续遭遇了无妄之灾,与世长辞,先是家里的父亲,后是家里的两个儿子,陆续离世。
这对于一个家庭的打击多么的大,想想昔日一家人从伯利恒出来的时候,那种场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丈夫怀抱妻子,儿媳携手共进。当他们到了摩押之地,不久这个家里的丈夫死去,或许这个打击虽然沉重,但并没有改变这个家庭的生活规划,直到十年后的某天,这个家庭中两个儿子相继死去,彻底打乱了这个家庭的计划,家里的妻子不得不做出选择和让步。因为家中再无男人,她心想打发儿媳各奔东西,儿媳们依依不舍。直到最后有一个儿媳因为和婆婆感情深厚,放心不下,所以选择留了下来,于是她们踏上了从摩押回伯利恒之路。在那条路上媳妇和婆婆两个人相互搀扶,心朝着一个方向,虽然遭遇昔日的破碎,但她们毅力坚强,对生活充满希望。
笔者每每读到这段凄美的圣经故事,心生感慨,也禁不住思考选择所带来的改变和转化。或许我们听道的时候,我们常听伯利恒是神为她们预备磨练的地方,而摩押是外邦之地、偶像之地,离开伯利恒仿佛离开了神的计划,去到摩押似乎走进了自己的命定。
纵然饥荒的时候摩押之地可以带来些许的安逸,但她们心灵的归属必须是在伯利恒,离开伯利恒的选择对她们的家庭带来的打击很大,无论是丧父之痛,还是丧子之痛,这莫过于人生最大的悲伤事件了。每次看到从摩押通往伯利恒的路上,这婆媳两个人,心生怜惜,也让我们信仰者更加思考人活着要去往哪里,何地才是生命的最终归属,也许因为自己不经意间的选择,给自己甚至身边的人带来亏损,也许是看到外在环境如此的不堪,想要透过自己的方法改变处境,但不曾想前路还有更大的危机在等待着行路者。
也许过去自己以为的甜并不是最美好的甜,而如今自己以为的苦并不是难以胜过的苦。当婆媳二人再回到昔日家人团聚的地方(伯利恒),已经物是人非,不变的家乡,却少了几位亲人。也许这就是选择带来的结果,去往摩押地必要承担的后果。神爱每个跟随祂的人,祂渴望把正在走弯路的人带回来,因为之后回到起初的正路,才是生命高飞的顶点。
作为信仰者,我们是否思索过自己有没有回到起初的正路?从一开始踏入信仰,心意是否随环境的恶劣而冷淡?最初坚持的目的有没有被现实的痛苦击垮?我们的生命是否在摩押与伯利恒之间相互徘徊游移不定?当生命遭遇饥荒的时候,到底是选择自己的路,还是坚持等候神,耐心祈祷让神来开路?
有时候我们要思考自己会不会等不到神的时间,等不及神在我们生命中做工,常常选择使用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最终处处碰壁踢到铁板,若是这样,那我们必须悔改,我们要醒悟,从摩押再回伯利恒,经历生命的复兴。阿们。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