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明显增多。世界不少地区的气温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天气“忽冷忽热”,创纪录的寒潮、暴风雪、大雨和偏暖天气频繁出现。不仅我国今年多地遭遇暴雨、洪水,秋天出现北方连绵秋雨,南方普遍高温等各种现象,美国的高温和德国的洪水也令人苦不堪言。
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局地气候。”
身处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繁的时代,身处职场之中的基督徒该如何面对环保话题?日前,在华东地区举行的一场题为“商道与自然”的讲座中,一位从事水污染处理、并有着多年环保经验的基督徒大卫弟兄从专业和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他不少实实在在的具体建议。
大卫弟兄本人在污水处理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因此在讲座一开始他首先给会众展示了很多的海洋方面的素材。
他的家乡在海边,他分享说新冠疫情对全世界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自从疫情以来他家附近的大海相比之前变得干净了很多,甚至出现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小螃蟹,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喜。正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人流量的较少和工业生产的影响,让大海减少了很多人为的影响和破坏。通过他观察到的这个现象,大卫弟兄说:“人类需要给大自然休息,让大自然得以恢复的机会。”
之后,大卫弟兄给大家展示了很多海洋污染的图片:原本美丽异常、五彩缤纷、鱼儿游弋其中的珊瑚礁群,现在却因为海洋环境的污染,变成了白色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痕迹的珊瑚坟墓,——这就是珊瑚白化现象。他说到,之前人类以为珊瑚是鱼类的栖息地,没想到的是其实当鱼虾、微生物都消失时,珊瑚也死了,这个对海洋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仅仅美丽的海洋如此,我们印象中的北极应该是一直很冷、零下几十度的那种,可是俄罗斯北部边远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温度在2020年6月份曾经一度达到38℃,打破了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最高温纪录,很可能也是有史以来北极圈最高气温。而维尔霍扬斯克位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西伯利亚东北部,是北半球传统最冷地区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现象正在全世界各地轮番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强风暴、龙卷风、洪水等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几乎所有极端气候现象的背后,都是全球变暖在“发飙作怪”,随着地球的升温,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只会越发频繁地出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1.1度,已逼近《巴黎协定》危险线!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警告说,一旦升温突破1.5°C的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
因此,现在全球各界力量尤其是各国政府在推动,希望联手行动起来,希望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内减少碳排放,减缓大气变暖,以恢复地球的气候韧性。
而除了各国政府及社会重要力量外,我们普普通通、身在职场中的基督徒可以怎么做呢?
大卫弟兄说,很多环保问题的背后其实和我们人类的贪婪、对地球的剥削密不可分。大卫弟兄现场给大家看了一个秘密捕杀鲨鱼收割鱼翅的视频,让人看到“买卖的结果都是杀害”,正是因为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鱼翅的高昂的价格导致不少人铤而走险,为了一个鱼翅而不惜危害一条鲨鱼的生命。而我们人类减少使用一些肉类食物,这些就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由此也可以看到,碳排放的减少,其实是你我他都可以参与,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的。
随后,大卫弟兄从自己实践的角度,呼吁我们立刻从我们自身做起采取行动,并分享了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支持循环经济。减少燃料、电力等的消耗,减少食物和水的浪费,回收利用塑料、金属、纸张等。
他举例说,自己家里面孩子最喜欢的玩具都是用各种纸箱自制而成的,这样不仅节省金钱,而且孩子从小就开始树立起环保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采用低碳生活方式。低碳饮食,适当减少肉类食物,旅行和运动的时候可以安排更多的游泳,远足,球类运动等。
3,更多使用环保的交通方式,使用步行、骑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等方式。
4,对于职场人士,大卫弟兄鼓励大家自己做饭带午餐到公司,减少外卖,外卖会制造非常多的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
他举例说,去年疫情开始,他鼓励所在公司的员工开始自己做午餐带来公司吃,一是卫生,二是环保。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不少人觉得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很好。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这也是生活”》)。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正是环境保护的核心要义。保护大自然,从来不是特定团体和人群的专利,而是要从你我、从现在开始做起。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