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太福音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关于复活的故事,就是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末后,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
撒都该人属于犹太人的资本家阶层,他们普遍精通经济,在做生意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属于犹太人的富人群体。因此这一阶层因着雄厚的经济实力,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是犹太人中的精英。就像阿拉伯世界的王室成员和富商一样,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巨量的经济财富,但是这一精英阶层与撒都该人一样,都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持一种保守的观念。富人阶层大概因为担心社会的变动,会影响自己的财富和政治地位,因此普遍持保守主义立场。
撒都该人对圣经旧约的立场与法利赛人不同,他们只相信旧约的前五卷书具备权威性,其他经卷不置可否。因此,他们不相信死人复活这件事,因为圣经旧约前五卷并未论及复活的问题。考察犹太人复活观念的来由,可能与大流散有关,正是受到了东方宗教的影响,才把复活这一观念带入犹太人信仰中。
然而,不相信复活的撒都该人,在这里却提出了一个法利赛人问题,因为法利赛人是相信复活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撒都该人改变了观念、相信复活,而是他们想设置这样一个陷阱,一方面来嘲讽法利赛人的复活观念,另一方面让耶稣陷入两难。
按照犹太人的传统,妻子没有生育而亡夫的,丈夫的弟弟要与寡嫂结婚,生育的第一个孩子要归在大哥名下。在旧约中我们看到犹大的大儿子死去之后,大儿媳等到小叔子长大成婚,但是小叔子却不愿意,没有办法,大儿媳扮成妓女与公公发生关系。
这种兄终弟及的婚姻模式,在人活着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撒都该人的观念中,这些是正常的传统。但是一旦遇到复活的问题,那么人伦就起了冲突。七个兄弟都复活了,这个女人究竟是谁的妻子变成了最大的婚姻和伦理问题。在撒都该人眼里,一旦有复活,那么很多事情便都起了冲突。这是复活与现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拿来试探耶稣,也许再好不过。
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回答呢?回答这个女子是七个兄弟的妻子,这是一妻多夫,与现世伦理不通;回答只是老大的妻子,显然违背了现实,因为这位女人与兄弟七人都结过婚。——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多么棘手。
这一陷阱,集中在死后的复活,是死后世界的问题。
耶稣的回答意味深长,他说:“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没有人知道复活之后的事,因为没有人复活,也许没有到复活的时候,也许根本就不没有复活,这一切的“也许”都是因为复活还没有到来,没有人见过复活。
复活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断思虑的复活,在上帝眼里究竟是什么概念。在上帝面前谈论复活,在耶稣眼里是一件很滑稽的事。上帝是创造世界的主,只有他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死亡与复活,不过是我们自己所谈论的话题而已,这些与上帝没有关系。我们担心死后的复活,我们担心死后灵魂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这些只是我们的担心而已。
正是因为这些对死后世界的忧虑,让我们费尽心思地想改变上帝,想从上帝那里多得到一些恩典,这样我们就可以上天堂,免于下地狱了。于是,我们信上帝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活着的时候,讨上帝欢心,为的就是在死之后能得到好处。
然而,死之后的事,还是我们说的算吗?上帝是死人的上帝吗?
其实在福音书中,耶稣对复活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有人的孩子死了,来求耶稣医治,耶稣说他没有死,只是睡着了,那个人真的从睡梦中醒来。也许在旁人看来是复活了,但是在耶稣看来他不过是睡醒了。这些观念说明,在活人与死人之间,耶稣更关注活着的人。因为,上帝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
我们活人有更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有更多的事情去做,世界还有很多不公义的事,需要福音的光芒去驱散。而我们却放弃了这些活人的责任,去只是从理论上思考那些不知道是否存在、只有在我们脑子里才存在的与现实关系不大的死后问题,这是把活人的神,变成了死人的神。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看这一条耶稣赐的新命令,可以看到这个命令是我们活人的责任。活着的时候,我们都做不到彼此相爱,那么考虑死后的问题,岂不是没有意义?
当然,并不是否定复活,也不是赞成撒都该人的观念,而是我们应该清楚我们当下的责任,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在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因为复活与否不在我们,而在上帝。我们因为对死后世界的忧虑,而忽略了当下的责任,那么复活对我们来说就是无意义的烦恼而已。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