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经典好书?这未免也太守旧的方式了吧。”
“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我随时随地就可以接受新知识啊。”
“基督徒读好圣经和相关灵修书籍不就够了嘛!”
“牧者同工与信徒多读好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在教会内部,对于读圣经这点都有共识,但是在读书上则是另外一副情况了。事实上,读一本好书意味着你可以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的交流;读不同领域的好书,意味着你可以和很多优秀的信息资源对接,从而得到认知和决策上质的提升与飞跃。许多改变历史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读书,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变得杰出与专业的必经之路。
一,为什么读好书很重要呢?
基督教根源性的影响力在于福音本身以及人对其知行合一的生活,也就是身体力行地传递和实践上帝的话语。但基督教若想在当下个人主义和资讯泛滥的时代突出重围,就必须变得更加有影响力,那前提便是提高你的认知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牧者和传道人若想更自由、更自信地与不同的未得人群进行对话,从而能够更接地气地事奉到他们。这就确实需要牧者和同工以及基督徒群体从多维度角度出发来学习和提升自己了。与此同时,多读好书,也会避免自己在与他人交流和遭遇不同的事件时出现想法上的偏激、言辞上的贫穷和思想上空白等尴尬局面。而通过浏览手机和电脑获得的碎片化的知识,是很难真正的帮助到一个人有深度和广度的认知收获。
二,只读圣经和主内相关灵修书籍不够吗?
想成为有影响力的牧者、传道人和神学家,就需要在知识、见识和胆识的方面更多拓展自己的视野。并不只是靠圣经和相关属灵书籍就够的,因为这些只是在教导、牧养的事上的源泉,但是想要成为了解当下世界运行的规则和特点,就必须要通过读好书,来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多读书的另一个好益处是,帮助牧者、传道人或热心的基督徒在与非信仰人群接触的时候,避免出现横冲直撞的见证福音,无法与未信者有在他们领域里,或者说在他们特定的文化观、历史观和社会观里产生对话、共情与共鸣。
教会和牧者群体想在哪一类人群里更好的去事奉, 首先是真实的了解这个群体的运行机制和他们的真实的处境与需要。这就需要多读好书,可以帮助牧者养成开阔的视角和心胸,睿智的历史观的思维去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基督教的信仰该如何更好的影响当下的教会、社会与牧会等议题。
那基督徒可以读哪些类别的好书呢?
三,自身提升与事奉拓展的读书推荐
一位致力于写作和研究的基督徒给笔者推荐了基本他认为值得读的好书:【美】罗德尼·斯塔克写的《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吴国盛写的《科学的历程》、【英】伊迪丝·霍尔的 《古希腊人》、左芙蓉写的《基督宗教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工作》、赵敦华写的《圣经历史哲学》、文聘元写的《中世纪思想史》【美】丹尼斯·舍曼等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等。他认为多看一些历史和社会与基督教相关的书籍,可以更加扩展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服事也很有帮助。
当然,以上的推荐仍然是有限的,希望在祷告中,牧者同工群体有更多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助力教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一言以蔽之,中国教会的发展不能只是看数字。虽然人数上的复兴也很重要,但与此同时,在教会的发展层面,也应该以文化和社会观的眼光去看待中国教会未来在社会中的适应与成长。如果牧者和同工不重视读除基督教以外的经典好书,就很难有更落地的事奉和长远的大格局,如果放弃通过读书提升自己,那也意味着,中国教会也很难出现本土优秀的神学家和信仰体系的建造者。
读书,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积累的过程,但当教会观念转变后,集体重视读不同领域的经典好书时,爱读书的牧者、同工基数多起来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帮助教会以基督福音的爱事奉社会,并以积极的角度回应中国社会的需要。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