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当你放下“必须要幸福”的执念 才会吸引幸福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5月18日 09:57 |
播放

在许多结婚的场景中,尤其是日韩影视剧结婚或者祝福某人的情景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台词:“某某,一定要幸福或者是必须要幸福啊。” 在这听起来美好的祝福语里,其实很有可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捆绑和欺骗。

其实,人不这样去想的时候,才会更有可能拥有幸福。人生之路上,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心灵多余的行囊和重担。

有些特别在意自己是否是幸福的人。但只要你想“我 必须要幸福”那一刻,你就会活在巨大的落差感中。因为,时刻存在的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幸福的本质意义在于,人在各样的关系中享受到了被爱、被接纳、被理解、被供给等行为后,人的内心会有一种由自身的身份和价值观被认可后的感恩和满足带来的充盈感,这就是幸福了。但现实生活往往是残忍的,若是以自我充盈感为中心去定义幸福且想要一直拥有这样的幸福,就连有权有势的国王也无法享受得到。

在我看来,幸福与不幸福的说法,并无太大意义。不少人对幸福与否的判断标准,往往是通过与人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幸福程度。比如以收人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学校、成绩、外貌等来判断幸福,这其实毫无意义。

“必须这样做”这个想法本身就像人生之路上加了一个不必要的行囊。无论你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如果以“别人做什么,我也必须那样做,一定会变得幸福。”如果自己没有喜欢且向往的人生,而以别人的人生作为标准,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沉,只会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背负太多强迫自己去做的事情,人就会越来越没有动力。最终,你会失去了对自己独一性的确信,忘记了自己被上帝创造的独一性,人就会在比较中,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幸福。一旦这样,你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人过于强调“应该如此〞 而拼命努力,多半是因为欲望过高。欲望过高的本质是“想被人称赞自己努力上进,真厉害。”然而,一旦被别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欲望的怪圈中。人在年轻的时候,将欲望作为动力,努力奋斗并非坏事,或是因此努力向上也是不错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然后慢慢地舍弃 “想要达到更多”的想法,从而让自己的心因感恩和知足喜乐起来。如果每天都感觉痛苦,就需要反思 ,自己的心是否被偶像所奴役,失去了本源的美好的初心。

不管是金钱,还是生活方式,对自己来说适度便好。出人头地的人生、没有成功的人生,有孩子的人生、没有孩子的人生,如果只去和别人比较,那永远没有正确答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把重要的事情作为中心,然后一步一步积极行动,就会最大程度的拥有幸福。

如果你多次尝试,仍然不能说服自己,可以思考一下耶稣对青年财主的教导,你以为拥有了很多物质财富的人应该会很幸福,但青年财主未曾和成功人一样而满足,他还是想要明白真理,得到永生,但耶稣说你需要放下你所有的来跟从我,这样你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永生。最终是年轻人放弃了耶稣所引导的生活。鉴于此,我们生活的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你要选择遵从哪种价值观去生活。有属于上帝的价值观,也有属于世界的价值观。

属于上帝的价值观,让人在失去中得到,因而幸福;跟着世界的价值观生活,在得到中失去,与别人相比来评判自己是否是幸福。后者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因为,幸福本是一种感觉,它是不稳定、甚至很少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不需要夸张幸福的价值,喜乐来临时就满心欢喜,如果头脑中出现一些所谓 “必须” 要怎样怎样或如何如何,那就是对生活,对自己的捆绑。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生活本身, 但人可以靠着上帝够用的恩典来驾驭生活,内心充盈着从祂而来的赞美和感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