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常常是因偏见与傲慢产生的。古往今来,人们会因肤色、性别、地域、宗教、资源、文化、喜好等不同差异而互相排斥、隔离甚至仇视。这虽然是一种不正确的歧视关系,但因着人们对自我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周遭的环境的偏见,慢慢地被这种文化影响,以至于最终被这种文化彻底淹没。
在圣书中,有这样一段特别的记载:当耶稣前往加利利时,按照犹太人的传统是需要绕行撒玛利亚的,但耶稣却没有,祂刻意从撒玛利亚的地方经过,并且主动和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对话,向她要水喝。这一举动就恰好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和城邦之间的张力所造成的隔阂。在他们的对话中,撒玛利亚妇人反问耶稣:“你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其实这个妇人似乎带有半带好奇、半带疑惑的语气来问眼前这位陌生的异邦客旅,因为在她的经验中,犹太人是不与他们来往的,这中间存在着一些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
然而,这位妇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她虽然口头上是这样说的,但是在行动上却并未有因犹太与撒玛利亚素来没有来往的前提而选择回避耶稣。她心里由然发出一条紧接一条的信仰问题,在耶稣的引导之下,把她从起初的民族差异,领到后面的讨论活水的课题,又再提升至生命的深层反省的层次。最终,这位妇人意识到了耶稣的身分:难道这个人就是弥赛亚吗?
我们看到,她的生命因着耶稣的介入与参与,使她不得不放弃一贯的个人经验与传统,以至于最终把她的困惑和不明白带到耶稣面前,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耶稣并不是无意之间遇到了撒玛利亚妇人,祂乃是定意要打破这种隔阂,向那些活在错误文化与教导当中的人们宣告,那些自以为和经验只不过是来自人的偏见和问题,只要人愿意回转的话,总会有改变的机会和可能性。
神学家卡尔·拉内曾说过,能发问和设想问题是人类得以接触超越者的最重要的恩赐。面对今日生命的重重障碍、时代的无常反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敌我矛盾等等问题,我们很容易逃避,因为我们知道这问题的根深蒂固与难以改变。然后狠狠地关上沟通的大门,又或者继续持守着“管好自己就行”的心态依然故我。但或许这时候的我们,真得欠缺一份通向和好的认真和勇气。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上帝无条件的救赎大爱是一份白白的恩典,而我们作为受造物当尊重彼此在上帝面前平等的尊严,并努力实践一切劝人与祂和好的职事。可惜不少人仍以为,基督信仰推动的和好乃是一种企图消灭差异的融合主义。其实不然,和好是一种肯定彼此的差异,却仍要主动迈进彼此世界的积极行动。正如基督透过十字架叫我们与父和好,打破了那个沉重的隔阂,肯定了人需要上帝、上帝寻找人的关系。
对于基督徒而言,隔阂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耶稣已经在这一方面得胜,相信我们也是可以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当中,不仅要学习如何分辨文化背后的问题,而且还要从信仰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凭一己之力没有办法改变外在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靠着上帝首先更新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主动与人和好、有勇气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就如同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