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已经渐渐落下帷幕,未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许没有人能预测的准,但是就着眼前发生的事情给我引起的思考,却还没有停止。
就着眼前看,或许仅仅是新东方的管理模式对顶级主播的不适应,但是抛开新东方而言,其它的公司、其它的团体中间,难道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么?
当董宇辉被升职加薪之后,新东方的竞争对手们也紧随其后给自己看家的主播升职加薪,其中不乏有蹭热度之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其原本的管理模式也相对传统。
相信董宇辉事件给很多互联网公司带来启发和提醒。但是董宇辉事件对教会和同工之间的关系又带来怎样的提醒呢?
老话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错的。对于平台来说,任凭人来人往,重要的是平台还在、平台的影响力还在,这样平台就可以很有效的经营下去。所以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工厂,都不会在意一个打工人的流失。
然而,这种思维其实在今日的教会中也同样存在。就着我个人而言,看着教会中流失的同工不下三四十位,然而实际上的数字将会比我看见的多不知道多少倍。
是同工们不愿意继续服事上帝吗?是同工们不愿继续附上相应的代价吗?我想不是的。
去年听说一位同工阿姨放弃了服事而结婚了,当时我心里面非常惊讶,她怎么会突然放弃服事结婚了呢?这位阿姨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教会中全职服事上帝,而去年就当她已经四十岁的时候,却忽然有了这样的转变,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惊讶呢?
回顾阿姨服事的路程时,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心路历程。几十年前,最开始她在服事的时候正赶上教会大复兴,而她投身的是文字小组。当时的文字小组每天都加班加点的编辑文字,印刷刊物供应众教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忽然有一天教会的负责人说取消文字小组。原因是负责人单纯地认为文字小组没有用了。这个“没有用”有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为:一面是网络的冲击,纸质刊物很少人看;另一面则是因为文字小组一直在使用资源,却没有给教会创造收入。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文字小组取消了。直接导致的就是同工阿姨离开了文字小组,并进入到了教会服事的一线,而这时候她已经快四十岁了,却重新开始涉足各种其他方面的服事,然而事实上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了什么。
也许真的是对自己的灰心,也有可能是对前途的未卜。因为离开了小组的服事,个人生计就成了问题,所以在四十岁的时候阿姨选择了结婚。
其实思来想去,我认为主的工人和职场打工人有本质的区别。
职场打工人的本身,要单纯地履行老板的意思,可以称为老板所使用的工具。但是主的工人虽然是服事于教会,但是却不是某一教会、某一团契的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主的工人本质上是服事于上帝,更是因为履行上帝的呼召而服事某一项事工、服事某一个团体,上帝的旨意要贯穿于同工的整个行为和选择。然而可悲的是,很多人过分推崇了权力,并错误理解了顺服。一些地方教会以普世教会的名义发号施令,导致一些人认为“不顺服教会的安排,就是不敬畏上帝”,这就极大的影响了主工人的选择。
就现实而言,我亲眼看见,一个致力于服务特殊儿童的姊妹,最后无奈地做了其他方面的服事。当然,我并不是说其他服事工作不重要,而是说这个姊妹清楚自己是要服务特殊儿童,而且她本科、硕士学的就是特殊儿童教育,只是当她带着这样负担进入服事的时候,她的负担却没有被尊重,而根据现实的需要将她安排到了其他服事的工作中。
或许其他服事工作她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可悲的是,当今天基督徒中也需要有人帮助特殊儿童的时候,却没有人能站起来。
站在组织的角度,或许想到的就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如果只是将主的工人当作一块砖,随意地摆放,也许这位主的工人适应能力强还可以,否则终有一天会被组织搁置一边。因为他不再能适应组织的安排。
那请问,是上帝的呼召错了?断然不是,而是教会的治理出现了问题。
教会有很清楚的责任,一面是在地上抢救灵魂、讲解救恩,另一面就是帮助蒙恩这在基督的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弟兄姐妹完成他自己的服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很多时候弟兄姐妹离开服事的岗位,并不是因为他不爱主,也不是他没有负担,而是教会所提供的环境让他没有办法很自由地完成自己的呼召,那么这样终将造成很深的矛盾。
就像上面谈到有特殊儿童负担的姊妹,当她自己作见证的时候,会说:“自己内心中有很深的遗憾”,这种遗憾不是因为她工作没做好,而是因为她没有按照呼召她之主的心意服事而产生的遗憾。
教会与工人、平台与个体,这种矛盾从世俗的眼光中或许会必然存在。但是如果个人能真实地顺服基督、教会的管理者也能真实地顺服基督,或许每一个上帝的仆人都会有路可走,每一位上帝的仆人也能完成上帝所托付的服事。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