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对于众圣徒而言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说到美好,因为这个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日新月异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幻象中。说到艰难,因为在不断变化中,越来越多人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失业、淘汰。如果从信仰的角度看今天的圣徒呢?面对的挑战其实不比初代教会小。
我们常常会谈到初代教会所面对的逼迫和挑战,因为那时候的圣徒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殉道者,无论年老的还是年少的,都要因为信仰的缘故面对生死之间的挑战。如今呢?与初代教会相比,逼迫已经少了很多,但是圣徒内在的逼迫却更为严重。
何为内在逼迫?
就是世俗主义的享乐、安逸所带来属灵生命的堕落,这种堕落虽然没有让人失去信仰,但是却早已经让人离开了信仰的道路。
如果我们问:“今日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或许我们从真理的里面知道如何回答。但是回到圣徒生活中的时候,我们敢让非基督徒去看吗?
因为在基督徒中间也有论断、纷争、彼此指责;在基督徒的亲属中间也有不饶恕,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对于这些而言,我们敢说自己真的是分别为圣的一群人吗?
或许,有些弟兄姐妹和我一样,在人群中可以表现的非常属灵,但是当一个人的时候是否也在爱慕金钱,也被短视频辖制,甚至也会被情欲牵引呢?
这就是进入圣徒所面对的逼迫,虽然没有看似经历生死一样的挑战,但是在这种“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安逸中,属灵生命却早已经失丧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信仰、正视自己的生活,之后这样才不辜负上帝对我们的呼召。
不同的时代中,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就像昔日初代教会面对肉体逼迫的时候,并没有妥协,那如今我们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什么时代背景下就要做什么样事情,在如今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我想站在教会的角度,要开始探讨、研究更为智能化、多元化的牧养方式和策略才可以。
其实,时至今日,我依然知道一些教会中对网络的福音工作持否定态度,但是网络并不会因为个人意志为转移,时代的波浪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拦阻。智能时代的来临也同样如此。
当生活中不同层面已经更为智能化的时候,从信仰层面,该如何应用这些智能化的设备辅助人去寻求上帝?我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付出努力的方向。
如果我们不为此付出努力会怎样?将会有更多人的被世俗文化所裹挟,因为世俗文化中更为智能、更为有效的方式会将人带入到虚无中,让人与上帝渐行渐远。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能组建智能服事小组,以应对和研究未来的服事模式。
其次,今天今日的教会牧养,应从神学培训层面,进入到属灵生命训练的层面。时至今日,一些教会依然以能开神学班、以能完备的讲出圣经66卷为荣耀。当然,这的的确确是上帝的恩典,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过教会真理匮乏的时期,也经历过渴慕真理但是学习不到的时候。但是如今,上帝丰丰富富的将真理启示给了我们,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已有的恩典中,还要进一步建造圣徒的生命。
这几年,接触过很多同工和传道者,真理他们不可谓不熟悉、神学不可谓不知道,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发现没有办法应用,很难用已有的道理活在生活的之际。这就导致一些人在教会的群体中还能过好基督徒的生活,但是进入到社会之后就完全与外邦人没有分别,这其实是很可怜的事情。
所以,站在教会的层面,其实不应该仅仅将神学的训练当作目标,更要将圣徒生命的建造当作目标,这样在这末世代,人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加有见证、有影响力。
此外,我想在如今这个智能时代的背景之下,更要加强圣徒彼此之间的连结。就像初代圣徒时期的那种彼此相爱的心,不分你我、凡物公用,正是这样的一种相爱的表现,吸引了更多人来到了上帝的面前。
智能时代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活的也越来越孤独,虽然科技能满足人娱乐、工作、生活的一些必备需求,但是却没有办法带给人爱和真实的安慰。所以,在科技发展的当下,越要加强圣徒团体相爱关系的建造,这样才能让人认识基督自己。
科技是好的、智能也是好的,但是任何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有一天耶稣会回来,任何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我们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不常谈启示录的内容,因为我担心自己的领受有偏差,错解了圣经的内容。
但是今天我看到《启示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它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
这里谈到的“印记”究竟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是有人曾说是人体芯片、脑机芯片等,其实这也没办法论证。但是,从圣经中却可以看见,这个“印记”影响的范围非常大、影响的事情非常多。
对于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情我们不能轻易表达,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清楚如今是末后的时代了,基督回来的日子越来愈近,我们需要谨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