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养育儿女时不要掉入的陷阱:罪与“冰箱妈妈”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8月17日 08:03 |
播放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这一段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这个女人对耶稣的信心,让她的血漏得到了医治。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传统解读,这种解读的注意力停留在女子的信心上,却忽视了患血漏的痛苦十二年。

这种忽略,让我们无法理解耶稣医治的完整意义。耶稣的医治不仅是让她解除了身体的痛苦,也不仅是让她获得了救赎。耶稣的医治更多地带来的是生活意义上的拯救,让她真正从耶稣那里获得安息。

血漏是一种难以医治的妇科病,这种病让女人经血不止,这不仅给她带来身体的痛苦,同时也给她带来犹太教律法中的不洁。不洁就是犯罪,她不能参加具有身份认同的宗教仪式,从而她被隔离在犹太人社会群体之外,成为不洁的人。这种隔离,让人们躲避她,出行的时候自动拉开距离,这给她的痛苦是远胜于身体的。因此这十二年中,她肯定不断寻求医治,遍访名医,或者参加各种除罪的仪式,但是效果都事与愿违。这十二年是她被排斥的十二年,是她痛苦的十二年。

而他遇到了耶稣的时候,更大意义不是耶稣医治她的身体,结束她十二年的血漏,而是耶稣以先知的名义赦免他的罪,让她重新获得回归社会群体的身份和资格。同时让她也重新回归家庭,卸掉身上背负的罪,这个屈辱的担子。就像宋代囚犯脸上的刺青一样。

关于罪在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在另一个例子中也能看到。约翰记录说: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这个生来看不见的人,在人看来不是因为他的问题,而是因为罪。这样的论述,我们可曾想过他的父母会陷在怎样的痛苦中呢?因为自己的罪,现在让孩子眼睛看不见,他们会为此痛苦一生,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责中,他们的心灵会因为自责而没有光明和安息。

然而耶稣的到来,就是告诉他们,他的眼睛不是罪的问题,而需要关注和医治的是孤立的疾病问题。上帝就是要在这里做工。

无论是那个患血漏的女人,还是这个生来瞎眼的人,他们的家人和他们自己,都会产生强烈的负罪和自责,因为在他们的传统宗教文化中,他们的遭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这种理论在今天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冰箱理论”。

在脑科学和基因科学并不发达的时代,孩子的行为异常往往会归罪于父母。典型的行为障碍是孤独症。孤独症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较正常孩子很弱的社会交际障碍。他们无法与人正常的互动,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表情和动作的社会含义。他们也无法预测他人将作出的不一样的行为。孤独症患者的孤独就是他们自己成为一个孤岛,别人走不进去,他们也出不来。

一开始孤独症的成因,被专业人士归罪于父母。他们认为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够,或者比较冷漠,让孩子无法在父母的关爱和信任中建立与世界的联系,从而社会交往能力也就无法成长和成熟。这一理论被命名为冰箱理论,因为孩子成长于一个无爱和互动、信任的家庭中,就像生活在一个冰冷的冰箱里一样。因此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也被称为冰箱妈妈或者冰箱爸爸。

这一理论,将无数个患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推向深渊,给无数的父母带来巨大的伤害。就像那个背负着十二年罪的血漏妇女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异常,患上了孤独症。

这并不限于孤独症,在精神医学和脑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这样的论调。有的孩子患了自闭症,有的孩子患了精神分裂症,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不是大脑受损或者基因突变这些生物性因素,而是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提供了“冰箱”一样的环境,父母的行为应该为他们的孩子患病负责。然而,我们却真正忽略,哪一位父母不是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患上这些疾病呢?

从这里我们看到,尽管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科技状态,远在耶稣时代“罪”的幽灵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游荡。笔者的一同学,在毕业之后的一年就患上了精神分裂。我们同学之间纷纷把她的患病归因于她的男友,觉得应该是她男友对她的抛弃给她带来的。其实,我们毕业一年之中,都没有联系,没人知道她和她男友之间发生了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臆测,都是我们在她的患病和她男友之间建立的随机关系而已。

不单单是疾病,我们还会把这“冰箱理论”泛化。孩子的一切失常行为,或者没有达成目标的行为,都被认为父母的原因。比如在电影《抓娃娃》中,把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才花大价钱买了一破败的村庄,装穷教育孩子。这种理论和文化让无数的父母背负了“冰箱”。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固然有后天的家庭环境,但是不要忽略了还有他的生物学基础,他的基因、大脑构成,以及身体状态,都是不可忽略的基础因素。我们不能把孩子的状态完全归因在父母身上。就像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归因在上帝一样,不能怨恨上帝把我们造的太丑,或者太笨。正如耶稣所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我们应该像耶稣一样,接纳孩子的任何变化,任何现状,完成上帝给我们的责任!




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