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纪念李爱锐夺冠100周年——“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在英国爱丁堡开展

作者: 孙欣然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9月13日 07:54 |
播放

8月22日,“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在英国爱丁堡李爱锐中心开幕,以纪念这位与中国有深刻渊源的短跑奥运冠军,该专题展将持续到9月16日。

李爱锐是英国苏格兰运动员,是一名新教来华宣教士,也是第一位生于中国的奥运会金牌得主,他还是1981 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烈火战车》的故事原型。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获得了400米冠军奖牌。2024年奥运会再次在巴黎举办,今年也是李爱锐在巴黎奥运会夺冠 100 周年。“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选择在李爱锐夺冠100周年之际举办,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英国爱丁堡是李爱锐的故乡,潍坊的难民营是李爱锐在日军侵华后被关押的地方,但在难民营中,他的人生依然在闪光,他照顾潍县集中营内的儿童,为他们编写教材并上化学课,他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飞毛腿叔叔”。“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由英国李爱锐中心与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联合举办,李爱锐侄女苏·卡顿(Sue Caton),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孔子学院教授张平,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总领事张飙,潍坊多个部门代表,英国李爱锐中心捐赠人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李爱锐夺冠100 周年纪念活动首席执行官约翰·麦克米伦(John MacMillan)表示:“我们很荣幸主办这次展览,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李爱锐非凡的勇气和奉献精神,也是为了庆祝苏格兰与中国之间的持久关系。李爱锐的故事充满了坚韧、信念和同情心——这些价值观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

为纪念李爱锐夺冠100周年,今年在北京、天津和潍坊等多个地方都举办了纪念活动。

5月31日,百年纪念——李爱锐巴黎奥运夺冠 100 周年纪念招待会在北京举行。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潍坊市副市长等出席活动。活动期间,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向潍坊赠送了李爱锐专属格纹领带和李爱锐在潍县集中营内使用的课本内页复制品框画等。

6月1日,“李爱锐:百年苏格兰体育传奇”纪念展在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苏格兰政府驻华办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天津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承办,活动持续至 6月30日。展览展出了他夺冠时的报纸新闻、传记、图书,以及以他的经历拍摄的电影等 20 余件展品,苏格兰政府驻华代表还将爱丁堡李爱锐中心保存的他写给苏格兰友人的信件复制品,捐赠给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7月23日,“守望·情洒津沽的奥运冠军李爱锐”永久展揭幕仪式在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举行,旨在纪念李爱锐19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100 周年。

8月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了30分钟的纪录片《奔跑人生:纪念奥运冠军李爱锐巴黎夺冠100周年》,纪录片通过多方面采访和深入挖掘珍贵档案等,讲述了李爱锐丰富传奇的一生。该纪录片精简版在央视 CGTN 新闻媒体平台推出,此外,法语版宣片、英文版故事在奥运期间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纪录片《奔跑人生:纪念奥运冠军李爱锐巴黎夺冠 100 周年》的先导片登录巴黎市中心大屏幕,引起巴黎市民和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巴黎市中心的杜日丽公园还展示了李爱锐的巨幅画像。

李爱锐生平:

1902年1月16日,李爱锐出生于中国天津。李爱锐的父母都是苏格兰人,他们都是在中国的传教士,父亲名为李德修牧师(Rev. James Dunlop Liddell),李爱锐父母的差会是英国伦敦会。李爱锐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哥哥李劳博曾在天津的马大夫医院任院长,这家医院是李爱锐出生的地方。

李爱锐在天津度过了童年时光,他常在当时天津伦敦会院内的小体育场上踢球,展现出了良好的体育天赋。5 岁时,李爱锐和哥哥一起随父母回到英国。

回到英国后,李爱锐考入爱丁堡大学。在学校里,他的体育天赋更加凸显,多次在苏格兰甚至全英国的田径比赛中获得短跑冠军。1922年,他入选苏格兰国家橄榄球队,不久后因在橄榄球比赛中表现出的奔跑才能被体育界知名教练发掘,开始主攻田径竞赛。

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原本是 100 米跑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但因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的比赛日期恰逢主日,他决定放弃这两项比赛,转而参加男子200米和400米。在短短几个月的备战时间里,他刻苦训练,最终不仅获得了男子200米铜牌,更以47秒0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世界纪录,并将此项纪录保持了35年。

1925年夏,23岁的李爱锐选择在运动生涯巅峰时回到天津,开启了近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在田径新学书院担任中学教师,教授化学、数学等科目。他大力推广体育活动,帮助新学书院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等多支体育队伍,使新学书院成为当时天津体育运动最普及的中学。他还曾受到张伯苓邀请赴南开学校表演赛跑基本技巧,将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技术传授给中国的学生。

1926年,天津地方当局就民园体育场的改造问题咨询李爱锐,他根据伦敦斯坦福桥球场的蓝图提出了建议并得到采纳,因此他也被誉为“民园之父”。民园体育场后来成为当时亚洲最好的体育场之一。

1933年李爱锐与加拿大宣教士的女儿弗洛伦斯·麦肯齐(Florence Mackenzie)求婚,1934年两人在天津结婚。婚后,弗洛伦斯在天津生下两个女儿。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后,李爱锐仍然选择留在天津。1941年,他设法将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到了加拿大,但自己拒绝离开,几个月后,他的第三个女儿在加拿大出生。

1943年,李爱锐被日军拘捕,囚禁在山东潍县(今潍坊)集中营。当时,众多西方侨民被日军关押在此,李爱锐也成为其中一员。在集中营内,他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在艰难岁月中,李爱锐仍然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他被推选为康乐小组主席,负责组织集中营内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大家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为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希望。李爱锐还照顾潍县集中营内的儿童,为他们编写教材并上化学课,用知识和关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飞毛腿叔叔”。直到1945年,李爱锐因脑瘤死于集中营。

李爱锐在潍县集中营的经历和他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给潍坊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成为了潍坊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象征。潍坊人民为了纪念李爱锐,在潍坊二中(现广文中学)举办了“利迪尔运动场”和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的上半部分用英文写了一段他的生平,下面有一句中文寄语:“他们应可振翅高飞,如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

2015年,潍坊邀请李爱锐的大女儿、二女儿来到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为李爱锐纪念雕塑揭幕。

2024年8月22日至9月16日的“李爱锐与潍坊”专题展,将通过图文形式展现了李爱锐的一生,特别是在潍坊的岁月。该展览让英国民众更加了解李爱锐与潍坊的渊源,也为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