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22日 14:36 |
播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很多时候选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有时,我们会遇到两难的选择——选择为了理想而工作,可能必须要冒险;选择稳定的工作,可能就必须忍受无趣的感受。

不过,做出选择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表达自我意志的时候。对哲学家齐克果来说,他认为一个人做出选择,就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展现出什么样的特质、造就怎样的自我。这意味着,当做出选择的时候,便揭露了我们的价值观、信仰与内心真正的渴望。在耶稣受难的那一天,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便摆在了彼拉多和犹太众人面前——释放耶稣还是释放巴拉巴?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课题。因为这不只是历史上那些群众的选择,更是在我们心中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渴望着怎样的一位救主呢?

当耶稣被捕之后,先受到当时的犹太议会的审判。即使这些宗教领袖和全体议员找不到任何证据来控告耶稣,他们却仍然选择了造谣、诬告耶稣。他们拿耶稣曾经说过的话——预言祂未来死后三天会复活的预言,以及问祂是否为基督——逼祂承认亵渎上帝的罪嫌。他们选择诬告耶稣,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耶稣处死。透过他们的选择,早已展现出他们才是亵渎上帝的人。因此,大祭司撕裂自己的衣服本来是想要传达对耶稣亵渎上帝的悲伤,却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自己的罪恶。

根据当时罗马帝国的法律,如果再早一些年,犹太议会有合法的权力处决任何该死的人。但是到耶稣钉十字架的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取消了处死人的权力。当他们以亵渎上帝的名义想要处决耶稣,就必须经过罗马帝国设置在当地的总督彼拉多的批准。因此,在经过他们自己的审判之后,他们又将耶稣带到了彼拉多面前受审。只不过,他们也知道彼拉多很可能根本不会理会“亵渎上帝”这样的罪名,毕竟那是犹太人自己信仰群体内部的事。因此,为了处死耶稣,他们故意提出在逾越节期间非常敏感的一个议题,那就是耶稣想要成为犹太人的王。

罗马军队驻扎在耶路撒冷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统治。只要有任何关于叛乱的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及时出动进行镇压。因此,现在这些犹太宗教领袖们只要将耶稣的罪名指向叛乱,那么彼拉多就必须要慎重处理,这样的话就有极大的可能处死耶稣。而作为当地的罗马帝国总督,彼拉多很清楚——若是他认定耶稣有罪的话,他就必须承担处死耶稣的责任。于是,彼拉多就趁着当时逾越节的惯例,那就是犹太人可以选择让彼拉多给他们释放一名犯人,他希望能够把耶稣释放掉。

于是,彼拉多给了两个名字,让犹太人在两位犯人中做出选择。这两个人一个是耶稣,另外一个是巴拉巴。

相信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巴拉巴究竟是犯了什么罪才会被判死刑?原来,他不是因着什么轻罪而入狱,也不是无力偿还债务而被判刑,他很有可能犯了故意谋杀罪。然而即便如此,这也可能只是他部分的罪名。事实上,巴拉巴极有可能是一个暴力革命者,因为斗争失败而被捕入狱。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巴拉巴无疑是一个反叛者。

尽管巴拉巴的任务失败了,但至少他愿意为以色列的解放而战。巴拉巴这个名字很重要,他是阿爸的名字,也就是父亲的儿子。很有意思的是,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巴拉巴的全名是耶稣·巴拉巴,和上帝的儿子耶稣同名。

其实,当所有基督徒都宣告耶稣是生命的救主时,最大的悲剧是许多人不知不觉接受的却是错误的耶稣。当群众要求释放巴拉巴时,表达出他们选择紧紧抓住他不放的强烈意愿,因为他们完全放弃了耶稣所呼吁的和平的方式。换句话说,当我们赞同用暴力、强制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时,实际上我们就是选择了巴拉巴而拒绝了耶稣。

就如同一位神学家所说的,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其实我们就是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群众选择了释放巴拉巴,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符合他们对弥赛亚的期待,他们渴望一位能够推翻罗马帝国统治的王。而耶稣的形象是面对鞭打沉默不语、甘愿受死,这决不是犹太人所期待的弥赛亚的样子。或许,透过诉诸暴力、报复以及控制,我们确实可以看似很快地就将问题解决。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透过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即使达到了和平的结果也只是短暂的、表面的。暴力只会导致更大的暴力和仇恨,永远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而当我们选择用牺牲的爱、用饶恕来面对问题时,看起来这样的方式很愚拙,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却能带来长远的和平。

今天的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其实与两千年前一样,那就是在十字架下面我们只能选择一个耶稣。那么,我们究竟是要选择巴拉巴呢,还是选择耶稣基督呢?现在,受苦的耶稣正在等着我们回应祂的爱与呼召!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Mohamed_hassan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