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微信

圣马太是谁?我们对他知多少?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16日 14:28 |
播放

9月21日是圣马太之日。但是,圣马太是谁?我们对他知道多少呢?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名字的意义

圣经中仅有一位使徒叫做马太。这个名字源自希伯来语“מַתִּתְיָהוּ”(罗马转写“Mattityahu”),意为“上帝的恩赐”。英语名字“Matthew”则是源自希腊语“Ματθαῖος”(罗马转写“Matthaios”)。这个名字在英语中使用双写“T”是源自希腊语拼写:希腊语的“τ”(罗马转写“tau”),它等同于英语中的“T”;而“τ”后接“θ”(罗马转写“theta”)翻译为英语等于“th”(译注:严格来说,英语“Matthew”是源自拉丁语“Matthaeus”,这个拉丁语又源自希腊语“Ματθαῖος”。拉丁语在转写就已经作“tt”表示了,英语只是做了保留)

税吏马太

圣经记载的这位马太是个税吏。在耶稣时代,税吏分为两类:一种向圣殿当局征税,一种向罗马当局征税。在英王钦定版(KJV)中,税吏作“publicans”(译注:代征人或包税人),这个词源自拉丁语“publicani”,虽然这个词在现如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多指经营酒馆。罗马当局要求税吏征收固定数额的税款,但这些人往往会中饱私囊,超额征收。

路加记载说,当税吏们前来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时,会问今后要如何行事,约翰并未要求他们停止征税,而是叮嘱他们只收取例定的数目(《路加福音》3:12-13)。有人向耶稣设过一个局,问他犹太人是应当向上帝纳税呢,还是向凯撒纳税。耶稣并未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处境,而是识破这一虚假的两分法是在试图陷害他,于是回答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可福音》12:17)

马太担任的是向希律王效力的税吏。至于那些为罗马人征收税款的税吏,他们会被视作与占领军沆瀣一气的帮凶,因此常常遭人戳脊梁骨。但是,我们从耶稣与马太的故事及另一个有关撒该的故事(《路加福音》19:2)可以得知,耶稣并未带有这种偏见。当撒该悔改时,他许下诺言,要四倍偿还多收的税款(《路加福音》19:8)。他的这一作为体现了对于摩西律法的认识,因为摩西律法就规定了偷盗者必四倍赔偿(《出埃及记》22:1,但有学者认为撒该的此举更可能出于《利未记》6:5 或《民数记》5:7的规定)。

马太福音的记载

马太受耶稣召唤作他门徒一事,《马太福音》9:9-12有简要记载。假设使徒马太就是这部首部福音书作者马太的话,则这段记载具有自传性质。在这段记载中,耶稣到了他的活动据点,即加利利海边的迦百农。他看见有一人坐在税关上(《马太福音》9:9),这里的“税关”也翻译作“税桌”或“税所”。圣经上虽没有明说,但这里描述的很可能是马太受召唤的那一刻,而非耶稣与他的初次相遇。或许因为两人同在迦百农,这里是他们多次相遇事件的终点,或者可能是两人初次见面。无论如何,耶稣说,“你跟从我来”(这句话几乎保留在所有的英译本当中),马太就照做了。

在马太家的宴席

马太邀请耶稣及众门徒去到他家,与其他税吏一同用席(《马太福音》9:10)。这场宴席可能是早就定好的,但马太特意邀请耶稣作为上宾。或者,马太先邀请了耶稣及众门徒,之后再邀请税吏们,好让他们认识耶稣。无论如何,几个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就问耶稣的门徒,“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马太福音》9:11)耶稣听到了,就回答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9:12),还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9:13)。

又叫利未的马太

《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以相似的方式讲述了这个相同的故事,分别见于《马可福音》2:13-17和《路加福音》5:27-31。在这些记载中,马太又叫作利未。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当时一个人有两个名字似乎很普遍。我们可以想到叫以色列的雅各、叫西庇太的彼得、叫低土马的多马,以及之后叫扫罗的保罗。利未这个名字可能暗示马太出自利未支派或利未是他的姓氏,或者是罗马人称他作马太,但犹太人称他作利未。马可特别注明这位马太是亚勒腓的儿子(《马太福音》2:14)。而在提到渔夫雅各(此人不是耶稣的继兄弟、西庇太的儿子大雅各,而是小雅各)的时候,会提到他的父亲也叫亚勒腓。截至目前,无法确定渔夫雅各的父亲亚勒腓是否与马太的父亲亚勒腓是同一人,但如果是,则意味着税吏利未与渔夫雅各实为兄弟。《马太福音》10:3、《路加福音》6:15和《使徒行传》1:13所列的使徒名单上,马太都排在雅各之前,于是或许能支持两人存在亲属关系的推测。

使徒马太

我们后来读到,马太是在众门徒之中被选作使徒的,这记载在《马太福音》10:1-4、《马可福音》3:13-19和《路加福音》6:13-16。耶稣选人的标准是诚实正直,但似乎未强制税吏放弃本职工作。在马太记载的使徒名单上,这位马太被称之为“税吏马太”(英文版有区别,“税吏”作tax collector或publican),似乎在暗示他继续从事原有职业。此后,这位马太没有以个人名义出现过,仅在《使徒行传》作为使徒之一出现在楼房上(《使徒行传》1:13)。

马太福音

马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相信他后来撰写了记载耶稣生平与传道的著作,也就是《圣马太福音书》(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the Evangelist)或《马太福音书》(Matthew’s Gospel),或者干脆是《马太福音》(Matthew)。早期教会教父们认为,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同一位马太。

我们无法确定事实究竟如何,但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因为税吏通常具备读写能力,还能使用希腊语(其作为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的官方通用语)书写。作为使徒,他是自己记载之事件的亲历者。

他为人谦卑,专注耶稣,或许能解释为何他始终与众人同行,但从未提到自己,只说“众使徒”。作为识字之人,他可能记录下沿途的点点滴滴,之后将其融入到福音书的记载中。耶稣诞生及三博士到访的记载,暗示他直接获得了来自耶稣母亲马利亚的第一手信息。

传统上,四福音书的作者被称之为“福音书作者”(Evangelists),因此马太常常被尊称为“福音书作者圣马太”。《马太福音》有很多内容与《马太福音书》存在高度相似,但包含了额外资料,于是一种普遍观点认为,《马太福音》可能是以《马太福音书》为基础进行了增补。

福音书行文结构

《马太福音》的原始行文结构并非总能以现代章节划分中显示出来。福音书以引言开篇,前两章为耶稣诞生故事铺垫背景——这些背景故事常常在圣诞节被反复传颂。之后是五大部分,每部分的末尾都以“耶稣说完了这些话”或相似表述作结尾(《马太福音》7:28、11:1、13:53、19:1和26:1)。最后一部分,《马太福音》28:16-20的行文如同尾声或总结。

尽管现代章节划分便于阅读,但由于并非原文所有,这种五段式结构对现代读者而言已属不易察觉。于是有人推测,这种五重结构是否是在模仿旧约开篇的摩西五经。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后人在编纂新约时,《马太福音》被列为最先,成为首部福音书。与《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所不同,《马太福音》是我们仅有的马太的著作。

是希腊语还是亚兰语是原始文本?

有人认为马太在撰写他的福音书的时候,最先是使用亚兰语或希伯来语书写的,只是后来才翻译为希腊语。这一观点源自二世纪初时的教会教父希拉波利斯的帕皮亚(Papias of Hierapolis),他有写道说马太使用希伯来语收集基督的预言或言论,但这可能是马太先写下笔记,之后再将其编入福音书叙述中,最终以希腊语写作成书。无论事情究竟如何,这一争论尚属学术争论。如果马太确实使用希伯来语或亚兰语撰写福音书,但其原始件至今仍未发现,所以我们只能凭借现存的希腊语福音书进行考证。

马太后来发生了什么?

在《使徒行传》中的楼房现身之后,马太便从记载中消失了。如常见的那样,叙事中的空白经常由传统或传说来填补。人们相信他最终是殉道了,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传统,并未广为接受。约翰·福克斯的《殉道史》(John Foxe’s Book of Martyrs)援引早期资料,记载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称他在帕提亚传教,并在公元60年“在纳达巴城(Nadabah)被长戟杀害”。

供奉圣马太的教堂

在天主教会和圣公会传统中,部分教堂是供奉圣马太的。英国圣公会有145座教堂供奉圣马太,天主教会有三座教堂供奉圣马太:意大利西南部的萨莱诺大教堂、智利的奥索尔诺主教座堂和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圣马太大教堂(这座教堂因为举行过前总统肯尼迪的葬礼弥撒而闻名)。意大利萨莱诺大教堂是最古老的供奉圣马太的教堂,他们声称供奉着圣马太的圣骸,还每年举行圣马太日大游行。

圣马太日

在东正教传统中,圣马太的纪念日在每年的11月16日。科普特教会的圣马太纪念日在10月22日。在西方教会,每年9月21日用于纪念圣马太,称这个日子为“圣马太日”(The Feast of St Matthew或St Matthew’s Day)。天主教会、路德会和圣公会都将这个日子记录到教会年历中。

在天主教传统中,圣马太是会计师、银行家、税务员、海关官员和公务员的主保圣人。

很多圣徒的纪念日都是根据其传统殉道日或逝世日而设立的,但圣马太的情况特殊,因为有关他的死因、死亡地和时间并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传统说法。将9月21日定为圣马太日的这个传统至少可追溯至六世纪,但选择这个特定日子的理由早已经随着早期教会传统或礼仪年历的演变而无从考证。

圣马太日的集祷文

圣马太日的集祷文如下:

全能的上帝,您的圣子曾召税吏马太为使徒和福音书作者;
求您赐我们恩典,
弃绝对财富的自私追逐与对钱财的贪恋,
好让我们能追随您圣子耶稣基督的道路。
他与您和圣灵同享权柄,
三位一体,永生上帝,
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


源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Neil Rees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