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提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谈到他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的深意:“宗教参与中国社会建设的空间正在扩大。”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虽然报告中关于宗教的表述只有短短62个字,但“合法权益”和“文化繁荣”的出现让卓新平颇为感慨,他自语道,“现在提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正面了。”
他认为此次报告体对宗教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问题给予了正面肯定。“这对宗教界是非常好的关爱,是对宗教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正面理解”。
他细读最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看到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参与度渐进拓宽,“现在的宗教环境,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卓新平还指出,中国社会对信仰的关注确实到了“该补课”的时候了。在卓新平的观念里,宗教并不等同于信仰,信仰是系统、整体的文化构成,可以包括政治信仰、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文化信仰也与宗教信仰有着关联。
“世界是立体的,有不同的层面;地球还是圆的,是多元共构的整体。”他比喻说。而中国社会对信仰的关注确实到了“该补课”的时候。“老人跌倒该不该救”、“幼儿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一些原本并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过去一年中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这些东西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没有精神追求是很危险的,对文明的延续也非常不利”。在卓新平眼中,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在弘扬道德的过程中,没有信仰支撑,是不能长久的,是走不下去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