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提起清明节,可能大多数的人首先想到的是祭祖、扫墓,其实清明本身的含义不止这一项,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来源,下面简要的介绍清明节来源以及内容,为我们过一个更加丰富的清明节提供借鉴。
清明节首先是一个节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清明节是选择耕作的很好的一个依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天清地明、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就如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清明时节也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建议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另外,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原本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则更为盛行。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亲人虽已逝去,但曾经留下的很多美好的经历都值得回忆,曾经所一同度过的生活和生活中所受恩惠都值得感谢,所以人们也可借此时期,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对亲人寄托哀思,表达怀念和感谢。怀念已逝亲人的同时,也让提醒我们更加的珍惜身边的亲朋,珍惜还可以在一起的日子。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