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词在中国越来越热,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日渐富足的同时心灵却越发空虚,中国甚至出现“心灵富豪榜”,提醒人们不单是物质富足,更要重视心灵富足。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一篇文章《中国人,你现在信仰什么?》,其中提到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文章中提到信仰是什么,有人说是宗教,佛教或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有人说是思想,人生观或价值观或世界观。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中国人信仰缺失
信仰到底是什么?文章中解释说,从字面上理解,信是相信,而仰是崇敬,你确信它值得推崇。它又是什么?大多数人说是宗教,佛教或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也有人说是神,太上老君或土地神或财神;有人说是人,孔子或关公或毛泽东;有人说是思想,人生观或价值观或世界观。
中国人不缺乏“信仰”,甚至有点信仰泛滥。除上述信仰外,还有人说自己信仰科学、信仰金钱、信仰权力。但信仰应是看不见的确信,是主观世界里的思想激荡。那些看得见的钱权,已经验证的科学,叫做事实不叫信仰。说信仰这些的人其实是“信仰缺失”。
灵魂的空虚无法用钱财满足
基督教里的信仰,就是信靠仰望上帝,很多人说自己不需要信仰,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人是有限的,并且是需要神的存在。人的内心有一个空缺处是只有神能够填满的,失去了神,人会觉得空虚、孤独。
人不能忽视灵魂的需要,当人被物质充满时,依然觉得空虚得不到满足,仍在寻求,根本看是灵魂的缺乏,灵魂没有平安,因为没有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而灵魂只有在上帝的爱里才能得到安息,因为上帝的爱永不改变。
钱财并不是人真正的追求,钱财不能满足灵魂的需要,人的灵魂很想得到满足,只是选错了道路,人无法否认灵魂的需要。肉体所需要的用物质就可以满足,但是灵魂的需要无法用物质满足,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灵魂真正的满足,当人的灵魂被神的话语充满时,才会有真正的富足、平安、喜乐。
真正的信仰不是利益交换
尽管理性主义的知识分子仍坚持,科学是一种信仰,宗教是一种迷信。不管知识分子多反感宗教,宗教仍合理存在。不少中国老百姓愿与宗教为伴,人的心灵需要有信仰来支撑,填满内心的空虚。
但真正信仰宗教的人,恐怕所占人数不多。中国人的“信仰”,其实更多是一种利益交换的民间信仰。相信神灵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相信门神可以帮自己看家,相信财神让自己发财。
近年来社会屡遭食品安全等诚信危机,而我们无能为力之时,才想起了信仰似乎可以拯救信用问题,信仰之于个人的意义是,在我迷茫的时候成为我的精神支柱;信仰之于社会的意义是,在无旁人监督的时候,我能进行自我约束,人人自律而社会自律。
但遗憾的是中国人的信仰仍和过去一样摇摆。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既不坚信,所有做了亏心事的人自是认为能通过捐钱、捐物、烧高香等方法消灾减难,改变厄运。
中国人真正的信仰危机,不在于“信仰缺失”,而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国人经常改变信仰,是因为内心没有平安,不明白真正的信仰是什么,真正的信仰是唯一的,并且坚定信靠仰望,不会改变。正因为很多民间信仰所拜的神不是真神,所以才会变来变去,真神是值得坚信一生的。而上帝是信实且永不改变的,祂是赐福的真神,所以信靠祂的人必定有真实的平安和喜乐。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