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福音之眼看新“二十四孝”:孝当从心发出

作者: 李哈拿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8月15日 08:50 |
播放

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标准一发布,立刻引来众人关注,一时间,中国“孝'文化再惹热议。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二十四孝的故事被众人熟知,元代郭居敬曾特别编写了《二十四孝》,这二十四孝是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结而成。

这二十四孝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二十四孝”标准的发布令人惊奇发现其更贴近了日常生活。例如,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等等。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昨日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有评论说:孝道作为一种人类道德范畴的要求,实际上不可能有准确的标准可言,不管是旧的“二十四孝”还是新的“二十四孝”,对于社会起到的主要是一种提醒、倡议和促进的作用,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

也有评论说,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比照标准,背后不能反映出人的特性,不能也不可能对人的主观意愿加以界定。孝有千万种不如孝就在心中。不论是一千孝还是一万孝都比不上心中的一个孝,心中的这个孝是父母难过时候的一声呵护,是父母伤心时候的一声安慰,是父母疾病时候的一个陪伴,是大难时候的一起分担。

不仅仅是中国重视孝心,圣经上同样讲孝敬父母符合上帝旨意——“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孝敬父母属于圣经十诫命中的第五条,十诫命可以说是神的律法中的律法,在这样可以说是纲领中的内容中将孝敬父母列为第五条,可见上帝多么重视他的百姓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人们没有其他途径认识上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父母的口述认识上帝,所以父母的位置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很好的关系,直接影响的是孩子对于上帝的认识。

无论是新标准内容是什么,有多少条也不重要,笔者想,如果能够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父母的爱和关心就是达到了这次发布新标准的意义。现今的人们,忙碌与赚钱工作,忽略了父母,当每个人能真正用心孝敬父母时,相信神也会更大的祝福整个社会。

附录: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威斯敏斯德信条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向着父母犯罪?
 
1.或在言语,或在行为上,轻慢他们,羞辱他们。“‘轻慢父母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申27:16)。“咒骂父母的,他的灯必灭,变成漆黑的黑暗”(箴20:20)。

2.不听从父母的吩咐。“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箴30:17)。

3.没有受教的心,拒绝父母的训诲。“要听教训,就得智慧,不可弃绝”(箴8:33)。“终久你皮肉和身体消毁,你就悲叹,说:‘我怎么恨恶训诲,心中藐视责备,也不听从我师傅的话’”(箴5:11-13)。

4.顽固执拗,屡教不改。“他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然而他们还是不听父亲的话”(撒上2:23-25)。

5.浪费父母的资财,对父母的养育没有感恩之心,恶待父母,特别是在他们年老、苦恼的时候。“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是贻羞致辱之子”(箴19:26)。“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23:22)。

不经父母的同意,或不顾父母的建议,私自参加工作或结婚。“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创26:34,35)。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