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国基督教如何更好的参与和服事社会成为愈来愈多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基督教如何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更是一个亟需思考的话题。
11月7日与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并同时也担任教会长老的基督徒学者孙毅以《基督宗教与社会和解》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基督宗教对今天中国公共社会生活的参与,虽然在努力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准、以及促进慈善与社会服务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解,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和解。 ”孙毅教授如此表示。
他认为,今天针对中国社会的具体处境,基督宗教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如果有某个切入点的话,其中对社会带入和解精神,帮助化解民众之间的暴戾之气,以及人与人之间严重的诚信危机等都可以发挥良性作用。“基督宗教在这种社会处境下,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责任就是:以基督宗教的爱所带出来的和解精神,帮助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在相互信任方面的关系。 ”
孙毅教授从《圣经》及神学层面上阐述了基督教所讲到的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所带来的和解对个人和对社会的深渊意义。“十字架带来的和解不仅让个人在与上帝得好的同时,得以与自己和好,同时也使他与自己的邻舍和好,而后者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他指出,正是因为人的原罪、即人在神面前的堕落不仅带来了人与神关系的破坏,而且也带来人际关系的破坏,而基督带来的和解、和好也包含着“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建”,而这会帮助人们在自己与家人、以及社会中其他的关系中活出在基督的爱里面出来的和解,“这种和解更具体地体现在:在知行合一之基础上活出真实、可信与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用爱去接纳与宽容他人,虚己给他人以空间,而非以为真理在握。正是在这个和解的关系中显出基督的爱,带来人际关系的更新。 ”
接着,孙毅长老进一步指出,“人际关系之和解的主要途径就是忏悔与饶恕。”不过,他特别就“饶恕”进行了澄清和说明。
首先,饶恕并非是某种道德的软弱,好像哲学家尼采说的“只有懦夫才会饶恕”也并非是道德规范本身就有致命的缺陷,因为伦理原则的核心就是正义,“似乎在正义的惩处没有履行前,饶恕就意味着对对方的纵容;意味着对恶行的忽视。”
他指出,“.....饶恕(forgiveness)并不等于容忍(tolerance)甚至包容(inclusive)。真正的饶恕不是轻看邪恶,正相反,乃是认真勇敢地面对邪恶。”
他列出以下三点:
首先,饶恕表达了人们坚定不移的决心,要明确地把邪恶指出来,加以批评与厌弃;如果没有这一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饶恕的。
其次,饶恕表示人们也有同样的决心,尽自己一切所能,在处理邪恶之后,与施害者重建适当的关系。
第三,饶恕表示人们的心已经决定,不再让所发生的恶行来决定自己之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样,当人们在这个世界中真实地行出饶恕,就会使这个世界中的正义不再停留在惩处性正义层面,似乎惩处了施害者正义就彰显了;而是上升为修复性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这更高的层面,让对立的双方在饶恕带来的和解中一同脱离邪恶的控制,这才是正义的更好落实。
本文根据主办方本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进行编辑后登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