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8岁的艺人乔任梁去世,娱乐圈内与他生前关系好的艺人纷纷发微博表示哀恸,乔任梁的粉丝也都在偶像的微博下留言,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日前,王力宏发微博悼念,却不想招到粉丝的围攻,原因是因为乔任梁去世多日,他才发文,“没有及时发声”这点引起来众多网友的不满。
遭到网友围攻的并不是就王力宏一人。乔任梁去世后,遭攻击的还有他生前的好友陈乔恩,理由是“关系这么好的朋友,对方去世了却连日不发微博”。直到陈乔恩的经纪人出面解释“陈乔恩在家已经崩溃,根本无暇上网”才算平息“众怒”。之后,乔任梁去世当日,蔡少芬发微博庆生、蒋欣发微博晒吃面图皆都遭到网友们群起喷之。
乔任梁的去世引出网络上成堆的键盘侠,似乎只要有艺人不谈及乔任梁相关事情,就要遭到所谓的“道德绑架”。
层出不穷的“道德绑架”事件
这让笔者不由得想到2015年巴黎恐怖事件的第二天,全世界都在为遇难者哀悼时,范玮琪在微博上晒了一张娃图,被网友恶意攻击“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虽然之后范玮琪连忙发微博表示对遇难者的哀悼,却依然未能平息众怒。
四川雅安地震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当时不少艺人纷纷捐款,李连杰、周杰伦、杨幂和刘恺威夫妇等明星先后捐款,然而却陆续遭到质疑,不是嫌明显捐款太少,就是怀疑捐款造假……
15年天津滨海爆炸事件中,网友硬逼着马云要给天津爆炸捐款1个亿,在当时引起来很多人的激烈辩论。首富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的钱是大风刮过来的吗,说捐就捐?捐不捐,捐多少,这些都属于个人意愿问题。虽然明星、艺人有起到表率的作用,但以“道德”为名来做要挟,比起真正动拳头的暴力,“道德绑架”这种看不见的暴力才是真可怕。
什么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既是伪道德主义,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以某种高尚的口号(比如仁义、自由)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摘自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里介绍,对“道德绑架”的理解,可以从“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进行阐述。
保守主义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基本道德底线都没达到,那么用“道德”来要求这人履行道德范围内的事情并非是道德绑架,而是对“公共善”的道德捍卫。
自由主义则认为“道德”是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它没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只要个人行为还在法律线以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除非是逾越了法律底线,才能被称之为是“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对“社会道德标准”进行评论批判和指责,这就是所谓的“道德绑架”。
为什么会对别人“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一开始,人或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对人群的一种“约束”,使人与人变得更加有凝聚力。然而人都是自私的动物,或许最开始的是为了公共利益的“约束”,久而久之,人会逐渐用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约束”他人。
道德它并不一定是一套理论,有时它甚至跟“合理”都不挂钩,只看使用它的人有没有用它来维护公共利益。其实“道德”没有错,然而在各类信息从外界源源不断流入的今天,人们的眼界、想法、观念变得开阔,每个人都有机会来表达他的个人观点,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在“大义”上做到“完美”,因此“道德绑架”开始出现。
这就好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范玮琪晒娃事件,被网友横眉怒指。纵然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时期,范玮琪的言行有失,然而网友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不断升级,这对范玮琪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晒娃”层面上的指责,而是要为自己的宣泄找到一个承受点。用“道德绑架”他人的人,逻辑一般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你没有做,你就是没有道德”。这种批判,很容易激起民众的负面情绪,也容易打着道德伦理的旗帜来伤害他人。
怎么面对道德绑架事件?
我们很容易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批判别人,然而我们每个人所秉持的“道德标准”是否就是真正的公义、公正呢?圣经马太福音里如此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们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刺”只不过是木头上极为细小的屑片,然而“梁木”却是更为粗大的木料。刺扎在人身上,只是会引来疼痛;梁木砸在人身上,却会砸死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身上的缺失,站在审判者的角度去批评别人,却不知道我们在批判别人时,我们可能已经在犯下更大的过错。
自以为义的人常常会对自己感到满足,对别人吹毛求疵。人与人的相交,不是为了评判那人做的如何不好,而是当对方有不好显现出来时,要带着怜悯和包容的心去看待。不要以自我标准去衡量别人,当我们带着自以为“公正”的心去论断时,成见已经遮住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看不清真相。
要知道,我们以怎样的标准去看待别人时,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标准来加倍看待我们。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