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要派信仰虽然符合圣经,教义问题无可指摘,但在教会的行政管理上却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某些基要派教会根本就没有行政管理,尤其是中国农村家庭教会,当地教会领袖或同工也不懂得什么叫“教会管理”,因此,教会中的不思进取、一盘散沙、任意而行等消极与不良现象也就自然而然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于当前社会与教会发展的需要了。
那么什么算是“教会管理”呢?我想,不外乎在同工传道人的栽培及使用方面达到神学培训的既定资质;在差传布道、建立教会方面要有的放矢,做到后方有供应,前方无顾虑,使工作成效显著;在经济管理方面鼓励会众奉献,做到账目收支清楚透明,使奉献者感到自己奉献的钱财使用正确有效。
基要派教会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愿意为主奉献的人。可是教会中却很少看到青年人,以及愿意委身的人,只能见到一群群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礼拜天步子蹒跚的去到教会,参加例行的聚会。
那么教会中的青年人及知识分子,能够参与教会服事的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们都“被掳到巴比伦”——这个世界的大工厂去了。他们为着自身的物质需要,不得不放下教会工作也“下海”打工。农村教会真像耶路撒冷当年被尼布甲尼撒王掳掠后一样,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王下二十五11~12)
笔者就有一位侄女,从小生长在基督徒家庭,接受基督恩典的牧养,立志将来为主使用。父母含辛茹苦供她上学,希望她大学毕业后能够找份基本的养家糊口的工作,当然也更希望她能够在教会中既能服事神的教会,又能养活自己。然而他们这点起码的理想好像也不容易实现,社会上就业难,教会中就业更难。去年,侄女大学毕业后,先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这所学校工资很低,人事又不稳定,(这个学校非常反对教师信主,且严禁向学生讲说圣经故事),更重要的是,她好像有被神呼召的负担,心里火热,愿意为教会工作,不久就辞掉了教学工作,回到教会。然而家乡的教会却连一个普通的工作职位都不可能给她提供。她报效无门,没有用武之地,在同学的介绍下,只好到一个信仰并不正统、教义有严重问题、但事奉却非常火热的教派去上神学,希望能够找到出路。(这个教派被认定是极端的灵恩派)。
我们虽不赞成侄女去到那个教派上神学,但我们也给她找不出什么出路,教会中像她这样的青年人流失现象非常严重,然而又有谁能够拦阻他人不去打工养家呢?侄女(包括笔者)出身的传统家庭教会是没有任何职位及待遇的,在教会中服事只能是凭着爱心与信心。许多人都认为事奉主是不能讲究经济待遇的,因此他们只能是条件许可时做一点,条件不许可时只有去做自己的事了。什么“专职事奉”、“工资报酬”都是一些让人听而生畏的激进言论。
如今的基要派教会如同17世纪的信义宗教会一样——信仰正确,但缺乏活力,教会被僵硬的道理充满。教会历史往往是这样:注重真理教义的人,往往忽略生活,使教会陷入荒凉冷落的地步;强调生活的人,常常低估教义的重要,使一些异端错谬乘虚而入。往往正统信仰气氛沉闷,异端教派却火热一团,好像撒旦一直不让你两样俱得两全其美。
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教派的景况如何,但今天在基要派教会中,纵然有人愿意为主奉献,为福音舍己,恐怕也没有人差遣你,更不用说有人供养你。基要派教会的问题不是在于某个地方教会或某个人,而是在于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中国农村的基要派家庭教会,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要再来一次深入完善的体制改革,摈弃一些拖累教会发展的传统因素,比如:许多事情都是以所谓的“圣灵感动”为属灵权威,使人不敢冒然行动,所以也就不去探求新的属灵经历,教会师资水平的提高、神学培训的开办以及宣教机制的建立,是否都要等到有了“圣灵感动”时才去作?当然这并不是说圣灵感动不重要。
我们知道,教会改革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我们也知道,改革之路一定是曲折漫长的,但我们坚信: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又是祂的产业。如果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话,那么祂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