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可4:35-39)
耶稣平静风和海的这段故事,在马可福音4章,马太福音8章,路加福音的8章都有记载。通常我们解释这段经文会说,风和海象征着世界,我们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会遇到环境上的困难,而我们不该看着环境,要对神有信心。这样的说法没有错的,却还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跟随耶稣同坐船上的人是我们自己,在疾风骤雨过来时,我们面对巨大的风浪会怎样?是闭上眼睛不看环境吗?并不是。我们身处在环境之中,不可能不看环境。牧者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看着环境去信仰,其实更深的意思是指“不要被环境所束缚”。
我们里面有对环境的恐惧、害怕,当困难过来时我们不敢面对,这是正常的。耶稣基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也曾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汗如血滴下。耶稣在面对十字架时也有着很真实的恐惧,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神的儿子,死后终将复活就觉得“我完全不怕被钉十字架”。耶稣并非没有惧怕,而是他通过祷告愿意顺服神。这种顺服是因为耶稣内心除了痛苦之外,还有向着父神的信心——耶稣说:“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太26:53)”耶稣相信,若要争战,父神必会派遣天使过来。而现在父神让他顺服在十字架上,不是因为父神无能,也不是因为父神不爱他,而是他更深地明白父神的心情——那浪子比喻里父亲等待儿子归家的心情;迷失的羊比喻里主人寻找到丢失的一只羊的心情。
信仰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操练,并不是几年信仰的历程进展到什么阶段,就可以停止休息了。我们每个人终有来到神面前交账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我的属灵状况,是否成长到了我所盼望的地步?
很多时候我们对信仰的理解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信仰是这样的,我认为信仰是那样的,但信仰不该是“自以为”,在属天的里面还有很多我们并不认识的领域,要通过圣经更多地去默想和发现。也要确信神的爱。神的爱是什么?不是我做了这个神就爱我,我不做这个神就不爱我了。神的爱是无论我们做或是不做,祂的爱就在那里。比起终日思考“神究竟要我做什么?”“神究竟爱不爱我?”,我们需要更多的默想首先神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无论是传福音,做事工,还是参与其它服事,首先当明白我们是为什么而做?曾有一位姐妹说:“我现在做事工,为的是20年之后能够得到XX。”并非不能这么想,但如果仅仅只是想着参与服事是为了将来能得到什么,那么无论是20年或30年以后,信仰还是会面临跌倒——因为20年后我们并没有得到想要的一切时,信仰就会来到崩塌。
我们事奉的力量是从何而来?不明白这个的时候会容易走偏离。在信仰的道路上,我们常有软弱、低谷,这是正常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从世界里汲取力量,而不是从耶稣基督那里得着力量。世界上的力量是暂时的,它可能让我们一时间感到高兴,但最终还是会倒下。我们要从耶稣基督那里得着力量,让耶稣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主人。想一想,如果我们带着基督的心来处理工作上的难题,带着基督的心与肢体彼此相处,带着基督的心去面对困难,带着基督的心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是虽然困难还是困难,但情况会变得完全不同呢?
其实有时环境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会放弃,会不想去面对。比起环境和困难,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有人曾问:“那面对困难时究竟该有什么态度?”很简单,就是信心!信心是什么?相信神是活着的神!相信神是爱我的神!其实困难或许不难,难的是我们不想面对。我们一边内心求告神,一边又不相信神会帮助我们,觉得神离我们很远;或者我们说相信神,但内心却并不相信神是爱我的,觉得神过去爱我,现在祂不爱我了……信仰最难的是思维上的突破,要操练自己的信心,无论环境如何,困难如何,要确信神就是爱我的。而耶稣基督的死就是神爱我们的确据。
困难临到时,我们要祷告寻求神的帮助,相信无论困难再大,神也一定会完全的掌管。但不是祷告完把难题丢给神就结束了,说“神啊,你看困难在这里,你来处理吧!”祷告寻求神是其一,其二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方法突破,虽然有时我们的方法很简陋,很不足,但神很可能就会通过我们其中一个方法来成就我们的祷告。
我们无论是在什么岗位服事,最终目的一是为要与神建立更深的关系,二是要荣耀神。我们能服事,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优秀,事实上我们并不优秀,但神还是使用了我们这样的人,并通过我们来成就祂想要成就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无论工作、生活,都以荣耀神为目的,以耶稣基督为根基,以神的话语为堡垒来努力成长。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