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出现了被文人传抄的报纸雏形,除了宫廷新闻,还有人物的八卦丑闻,这成为文人消遣的方式,但是这是科举文章之外的文人自我表达,而与公众没什么关系。历史上一直以来,文字被文人把持,并不能成为平民百姓的自我表达媒介。
在今天的网络和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的时代,平民只能默默无闻地在充当文人的读者,充当文人的听众,充当教化的对象。无论绘画还是音乐都有贵贱之分,普通的平民民百姓,尤其青少年们只能坐在长辈的后面聆听教诲。那些走进文人们笔下的只能是符合他们三纲五常标准的人。而且文人的笔尖总是青睐于男人,女人出现的场合只能在红颜祸水中,只能承担男人失败的责任,除此之外如果还有女人的形象,那可能就是大家闺秀被男人喜欢的婀娜多姿,或者是符合儒家伦理的贞节烈女。
在自媒体没有到来之前,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刻板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公众形象,要么流芳百世的英雄,要么遗臭万年的奸佞,我们极少看到正常的个人。我们在文人的笔尖之下,没有自我的个性表达,我们的自我都被抹杀了。没有我们只有他们。
在代表自我表达的2004年超级女声开办以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个体的自我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李宇春以中性特征的胜出,标志着一个民众自我主导价值的时代来临,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不再由文人和官方来垄断。
但是当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自媒体时代,又恰是我们自我迷失的时代。自媒体之前的官媒时代中,我们因为没有自我表达的平台和路径而默默无闻,但是在我们可以自我表达的时代,我们同样默默无闻了,历史总是这么吊诡。
当我们可以把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我们又被公众的审美绑架了。当他们认为中性的装扮是个性的时候,我们都表达中性,当他们认为肤白为美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P的如涂了面粉,我们把真实的自我压在内心深处,而极力按照公众的审美展现着自己。
在自我可以展现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却是那么脆弱,那么没有自信。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开放的时代。
当王菊出现的时候,所产生的转折耐人寻味。论颜值王菊被甩几条街,在这个颜值审美的时代,白瘦美为标准的时代,王菊的出现除了给大家带来嘲讽的兴奋之外,仿佛并没有别的。
然而王菊以自己的自信和实力展现的才华,让人们嘲笑的嘴巴里很快发出赞赏。无疑王菊是个有野心的女孩,但是她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根本没把大众传统的审美标准放在眼里,她要定义真实的自我,她要为那些被公众审美扼杀的小人物代言,颠覆人们约定成俗的以颜值定成功的时代。
如果开始我们还是以勇敢评价王菊,那么看完她自信的表演,我们就会知道,王菊代表的不仅仅是勇敢,还有真实自我表达的欲望。也许在公众眼里,王菊的颜值是丑的代表,但是丑女就没有春天吗?丑女就没有美丽的一面吗?难道除了白瘦美的颜值之外,别的都是没有价值吗?王菊阐释的不仅是90后的勇敢和个性,还有对这个时代的独立反思。
王菊的确火了,王菊火的原因不仅是营销策略,更多的是她点燃了在公众时代的真实个体自我的表达愿望。那些被大众审美驱赶到角落里的人自我表达的愿望。
只有可以自信勇敢表达自我的时代才是真正的自媒体时代。王菊开创的不仅仅使丑女的春天,更是真实自我的寻求与发现。
回观当下基督教,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建新我的口号中,扼杀新我的时代。
在耶稣时代,法利赛人的律法标准对人们削足适履,所有人的行为若不符合律法就要被定罪,当大家被法利赛人和祭司文士绑架的时候,耶稣勇敢地表达了真实自我,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流行的律法标准说不,告诉大家活出内心中真实的自己,告诉大家用内心的诚实敬拜上帝,用真实的自我敬拜上帝,而不是流行的律法。
反思我们当下,我们多少时候是在用心灵的诚实敬拜上帝,我们用流行的神学或者明星牧者的讲道代替了我们自己对上帝的思考,我们用他们塑造的虔诚模式敬拜上帝,而把自己的诚实束之高阁。
我们变得在乎牧者的评价,在乎流行的神学观点,在乎明星牧者的讲道,却把我们内心深处上帝给我们的感动抛在一边,把耶稣的教导抛在一边,把真实的自我驱赶到角落里,把公众的意见当成得救的手段。我们内心的感动哪里去了,内心的诚实哪里去了?
难道只有在教堂里敬拜上帝才是信仰表达吗?只有祷告才是信仰表达吗?只有读圣经才是信仰表达吗?只有禁食才是自我表达吗?只有传福音才是信仰的表达吗?只有支持上街敬拜才是信仰表达吗?我们从来没有反思自我为何的时候吗?
我们变得人云亦云,我们变得和那些宗教徒没有区别,我们成为社会大众眼里的与佛教徒、道教徒并列的基督教徒。
我们的信仰在公众面前,为什么那么没有自信和勇气,为什么我们不敢面对耶稣的教导,而要让公众的神学意见左右我们的信仰表达。
在号称活出新我的基督教里,我们基督徒活出的却最不新,我们从我们认为的邪恶社会里逃避到教会,却又把社会的邪恶搬到教会里。
今天自媒体时代中,我们的信仰表达是什么?
是独立思考,是效法耶稣,是在社会表达信仰时的自信和勇气!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