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个教会的姐妹就立志要嫁给教会里“信仰好”的弟兄。
十年了,这样“信仰好”的弟兄还没有找到。
我们在教会里经常听到,年龄大点的老信徒会叮嘱年轻的信徒,找对象要找“信仰好”的;年轻的信徒也会自己立志,将来找对象要找“信仰好”的,建立基督化家庭。
无疑,“信仰好”,成为许多教会对信徒评价的口头禅,也是很多信徒自认为的行为标准。
但是考察“信仰好”的含义,却又是最不符合信仰的定义。
判断“信仰好”的因素,一般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是读经,教会会在每年年初制定读经计划,或者强调每天读圣经与信仰生命的关联,每天读经成为判断“信仰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你每天读经时间越多,圣经读的遍数越多,“信仰越好”,反之“信仰越差”;
其次是出席礼拜和小组活动的频率,每个主日都不拉下,不论多忙,不论多大的事情,都坚持出席主日崇拜,把这一天分别为圣,除了主日就是坚持出席教会的查经或者见证会,出席的次数越多越好,最好每日必到,出席的频率越多,你的信仰可能越好;
第三,灵言灵语,平时在教会与信徒讲话,最好动不动冒出圣经语言,不论说什么,都要高呼感谢上帝、哈利路亚赞美主,对方谈论好事要感谢主,谈论坏事要说主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第四就是祷告,祷告的时间长短,祷告的感情流露,有没有流泪祷告,辞藻是不是华丽。
上面所列的这些因素是通常所说的判断“信仰好”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教会信徒彼此之间评论“信仰好”的因素,你具备的因素越多,越符合他们“信仰好”的定义,越容易被他们接纳。越容易成为他们团体的一员。如果你不具备这些因素,会得到他们的排斥。
我一个在佛教寺院出家修行的朋友告诉我一件很普遍的事。一个寺院要招出家僧人,这个朋友刚好认识那家寺院的住持,就想介绍几个朋友过去挂单,便问需要什么条件。那位住持给的条件让人瞠目结舌,他要求新来的要会念经,会打坐,懂得各种婚丧嫁娶的佛教礼仪,但是那些认真读经研经,认真修行,实践佛教伦理的人坚决拒绝加入,因为他门会带来不好的宗教习惯,让大家不舒服。
回过头来综合考察基督教“信仰好”这些标准,我们会发现,这些标准只是宗教行为的外在标准,可以被观察,被评测的。不仅基督教会有这样的标准,上面提到的这个佛教寺院也同样这样的标准。
我们要的只是在教会里付出成本小、容易被大家认可的行为,所以被大家广为接纳;而那些需要付出时间去研究圣经,实践基督教伦理的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行为,基本被排斥。
一个认真工作,在工作场所中践行信仰的信徒,可能并不能被教会信徒认可,同样一个拿着历史研究圣经,满是疑问的信徒,在教会也会被排斥。正如在上面提到的那个佛教寺院,认真读经,研经,实践佛教伦理的信徒会被排斥,而会念经会打坐,会赶经忏的反而会被接纳。
回到开头提的那个姐妹,她是一位符合教会“信仰好”标准的姐妹,从不错过主日礼拜,几乎参加每天的小组活动,祷告时泪流满面,数不完自己所犯的罪,圣经读了十几遍,有些经文能熟练背诵,她要求和他一样“信仰好”的人做伴侣。十年时间相亲很多,但是没有成功一次,那些教会里的弟兄信仰不好她看不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信仰和她一样好的,又因为对教义一些观点冲突而不欢而散,至于那些没有信仰的,或者信仰别的宗教的则一概不谈。有时候也想试着与那些非基督徒处处,但是很快会得到教会老信徒的警告,她有被排斥的风险,所以赶紧放弃,就这样,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单身,清心守候上帝为她预备的“信仰好”的弟兄。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上面提到的“信仰好”的标准,只是一个宗教团体的身份界限,正是用这个界限,他们与社会其它团体包括宗教团体进行区分,也将团体成员与其它成员区分开来,同时制造不同于社会的行为标准,加大与社会的张力,达到加强自己团体认同的目的。
所以教会内部的“信仰好”标准,与信仰没有太大关系。
在耶稣的时代,哪些人最符合“信仰好”的标准,毫无疑问,法利赛人,他们是行为是否符合律法的审核者,所以他们也是最符合“信仰好”标准的人。他们读经,他们祷告,他们参加公会的活动,他们指责那些那些违背律法的人。在法利赛人眼里,耶稣也是一个信仰不好的人,耶稣很少祷告,很少读经,也不禁食,违背安息日律法给人治病。甚至在施洗约翰看来,耶稣是也吃也喝、与税吏和罪人做朋友的人。
而在耶稣看来,法利赛人的宗教虔诚只是外表的做给人看的而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诚实,一个信仰发自内心的人,就像把种子种在沃土里,会生根发芽长出参天大树。
因此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教导中知道,“信仰好”的宗教表现并不代表“信仰好”的内心表现。一个“信仰好”、用心灵的诚实敬拜上帝的人,就像那个好邻舍他一定会有好的行为,但是却不一定是好的宗教行为,也许那个好邻舍读经却不祷告,不禁食,主日敬拜也不参加,但是这不影响他成为耶稣眼里的好邻舍。在耶稣眼里,一百次的宗教行为,不如一次的实践信仰的行为。就像那个路过的祭司,主持了无数次的祭祀,却依然冷漠离开。
所以现在教会流行的“信仰好”,并不代表这个信仰就好,评价“信仰好”坏的法官是上帝,不是哪一个资格老的人,评价“信仰好”坏的标准是心灵的诚实,而不是外在的宗教行为。
所以那些“信仰好”的人,并不一定是人品好的人,“信仰好”的人也不一定是顾家的人。因此我们找对象,不要把宗教行为“信仰好”作为标准,如果把这个作为标准,而不去考察对方的人品和工作生活,可能会有极大的隐患。在有些地方,那些在正常途径找不到对象的男士,会把目标瞄准教会,因为教会里姐妹多弟兄少,他们把自己伪装成“信仰好”的信徒,从而博得那些单身姐妹父母的欢心,最后把女儿嫁给他们,结婚之后的“信仰好”开始消失,带来的是家暴。因此不考察一个人的人品,单纯看“信仰好”,并不是一种对自己婚姻负责任的行为。
“信仰好”在找对象时不是唯一的条件,甚至是一个次要的条件。而对生活和工作的考察才是最重要的。两人的生活、兴趣和价值观是不是符合,对方工作是不是认真上进,对于家庭朋友是不是诚实负责任,这些关系你未来幸福的因素才是必备的考察要素。因为信仰好是在生活中展现的,生活是展现信仰好的唯一场所,对方怎么对待朋友,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父母,怎么对待自己和自己的未来,这些才关乎信仰的好坏。所以年轻人找对象,要避免的就是“信仰好”的宗教陷阱。
让我们时刻记住耶稣的教导,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的人,才是可爱的人。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