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牧者分享: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7月17日 19:06 |
播放

“人为什么活着?”古往今来,无数人在这个问题上挣扎、徘徊......

人生的虚空与愁苦,历史已经向我们表达的非常清晰,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的看开了、看淡了,也不在意生或死的问题了。

越来越高的自杀率,让我们清晰的看见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而越来越低龄化的自杀群体,让我们不禁要思想,今天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我辅导的青少年中,有一个孩子就和我说过关于自杀的问题。他想过所有自杀的可能性,但只是没有去尝试,当我问他为什么会想这些的时候,少年的他说了一句“人生没有意思。”

“人生没有意思”一句简单的言语,却是很多人的心声。
而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又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呢?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一条就说:人的主要目的是荣耀神,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摩西颁布的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申5:7-8)当耶稣在教导前来询问的人时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

不难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的教导,所有的指向都是让人单单的仰望神,并且依靠神去生活。而这恰恰是每一位基督徒应该追求的状态,就是与神同行,全心全意的跟随神、侍奉神。

但是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思考人生意义,并且求之不得反而轻生呢?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神,没有与至高的上帝有生命的连属关系,所以内心中无法得到真实的满足。其实从人的被造中,人的存在有一个独特的需要,就是与神同在,就像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与神面对面一样,即使堕落之后的人内心中也依然有这个需要,所以就出现了各样人手所造的偶像。

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太多时候我们已经被世界的王弄瞎了眼睛。太多时候我们用物质、金钱、名誉来衡量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一旦自己的才华、金钱不及他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甚至怀疑人生。当然这也是青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因为他们有太多所谓的“现实”压力。

然而我们必须回归到圣经中看问题,今天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因为我们外在有多少丰富的物质,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少金钱。耶稣曾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其实我们需要抛开世俗的眼睛,更清晰的看到我们生命中本来的色彩,这才是我们生命中本来的意义。

诗篇里面说:“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作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必须要要知道,我们的存活是上帝精心的设计,并且在我们生命中有一个独特的计划和使命,就是为要按着神的心意服侍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让这个时代的人能认识耶稣。

我们的出生、成长、成熟,充满使命和责任。就像圣经中所记载的大卫一样,看似命途多舛,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上帝融入了独特的计划。约瑟、但以理、参孙、彼得等等,历史历代每一位圣徒,都是神精心创造,细心安排到每一个环境中。

为什么我们带有使命,但是却依然有很多人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使命认识的不清晰,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就比方说参孙,他的人生有着非常大的使命,就是帮助以色列人脱离仇敌的手,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却是满了情欲的缠累,最终悲悲惨惨的死去。

圣经中记载了一个参孙,而现实生活中其实有成千上万的参孙,因为金钱、名利、地位、美色的辖制,放下了神的托付。本应该在环境中带领神的百姓走到复兴的地步,但是因为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原本的见证?当满有能力的人在暗中推磨的时候,又怎能不怀疑人生的意义呢?

如果我们都能像保罗一样,知道自己是做外邦的使徒,并能付出所有为了福音的话,那我们岂不也会像保罗一样丰丰富富么?

人生本身并不是为了什么。因为我们空空而来也空空而去,如果人生是为了某个目的来的话,那我们走的时候一定会携带很多东西,但现实并非如此。所以人这一生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名利,而在神的心意中活出什么本来的样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生命本应该是轻盈的,只是因为罪性和欲望让这一切变得沉重,我们本该透过生命中一切的浮华,在短暂的人生中荣耀上帝自己,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