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面对异文化,耶稣站在上帝视角的包容和尊重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1月17日 09:16 |
播放

在西方传教士带着基督教走进中国大地的时候,基督教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一种不同的文化,面对中国文化,宣教士们发现,如果把中国本土文化作为异文化,那么基督教文化同样是异文化,两种异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处乃至融合是极其困难的。而基督教作为一种排他的宗教文化,对于其它文化而言,显然更不可能与其融合。这种紧张关系,最终爆发多次文明冲突,最典型的莫过于康熙年间的礼仪之争,这场争论虽然有各种原因,但是造成的结果也是十分严重,那就是基督教从此被禁,不能在中国大陆上传播。

虽然后来基督教通过西方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传教权,但这种文化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依然没有消失。

因此,一些比较开明的传教士逐渐明白,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基督教文化至上的心理优越感,一直把中国文化视为异文化的话,那么基督教就不可能在中国大地上被民众接受而传播。因此,他们采取了对中国文化的折中和尊重,他们不再穿着“洋服”,开始用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和语言来传播基督教,这样才减轻了民众对于基督教的排斥。

如果基督教始终不改其面目,拒绝调适自己,那么基督教就无法改变给人们的刻板形象,也无法显示福音的博大与精深。

基督教的礼仪和教规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几乎发生在方方面面,但是这种冲突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强大而逐渐变小,由表面的直接冲突,而变成心理的隐形冲突。因此,基督教需要不断调适自己,在不改变福音内核的情况下,以中国自身的文化方式来呈现耶稣的教导和上帝的恩典。

眼下,春节将至,这个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可能又会与基督徒的教规文化产生冲突,这个时候让我们回看耶稣是怎样面对不同文化的,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反思。

路加福音里记载了耶稣在一次传福音的路上,因为口渴而向一位撒玛利亚妇女讨水喝的故事。撒玛利亚人相对于犹太人来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群,这一点从那个妇女面对耶稣与她说话的惊讶表情中可以看出来,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约翰福音 4:9 和合本)

因为犹太人素来不与撒玛利亚人来往,因此,耶稣的那些犹太人门徒同样表现出惊讶,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约翰福音 4:27 和合本)

门徒尽管稀奇和惊讶耶稣和一个撒玛利亚人说话,但是没有问耶稣为什么如此,接着耶稣不吃他们给的食物时,门徒再一次暗暗地询问耶稣是否接受了那个撒玛利亚妇女的食物。比说话更严重的,就是吃了人家的东西,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约翰福音 4:31-33 和合本)

本来没有任何来往的两个群体,现在耶稣不仅和人家说话了,还吃了他们的食物,这显然在门徒心理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的惊讶程度可想而知。

撒玛利亚文化相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异质文化,不但不同还相互排斥,彼此不接纳对方,把对方视为外邦人,而与自己的特殊选民身份区分开来。

但耶稣面对撒玛利亚文化时,表现得与犹太门徒不同,他们不是排斥,也不是接纳,而是一种更高的高度和视野。面对门徒的惊讶和质疑,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约翰福音 4:34 和合本)

耶稣的这个回答,既不是站在犹太文化视角,也不是站在撒玛利亚文化视角,而是站在上帝视角。

犹太人之所以排斥撒玛利亚人,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特殊选民,而且这选民也只有他们才能拥有,是独一无二的恩典。如果撒玛利亚人同样享受上帝的恩典和救恩,那么这就与他们的选民身份冲突了,换句话说,犹太文化是拍他的,这种排他性造成了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紧张。

但耶稣的视角则不同,耶稣来是向全人类宣称上帝的救恩,这救恩不独属于犹太人,而属于包括撒玛利亚人在内的所有人。因此,耶稣自己虽然是犹太人,他却跳出了犹太文化的狭隘视角,而将自己的眼光放大到所有人。这样的视角看下去,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没有谁可以垄断上帝的恩典,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福音与其它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了。因此正是基于此,耶稣在见了撒玛利亚人群之后,还在那里住了两天。

很多时候文化和习俗的冲突都源于自身的视角,基督耶稣所带来的福音,显然不是哪一个文化所能垄断的,而是属于上帝,属于天国的救恩。

耶稣对待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站在上帝救恩的角度,一切文化都需要尊重。上帝不是在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而是在我们心里。

任何文化都无法垄断上帝,同样也无法排斥上帝。因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因此对于基督徒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展现上帝的恩典,这展现的方式就是耶稣早就给我们的新命令,那就是彼此相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