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无辜人的血,这几乎成为人类某些群体的嗜好,历史发展到今天,依然不能根除这一现象,不能不说人心的复杂,是社会发展和物质进步所不能改变的。
日前,成都一女孩被确诊感染,而被部分网民人肉,甚至把她的个人信息也粘贴出来,给当事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没人愿意故意感染疾病,那些故意添手、以图感染新冠肺炎的直播,不是过网红为了流量而打破底线为之,这不符合常识。健康的体魄,远离疾病,这是人之常情,因此这位不幸感染的成都女孩,本是一位新冠肺炎病毒的受害者,她应该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给予她的不幸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谴责。因为,我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感染疾病,病毒并不会只盯着某几个特定人。因此我们在人肉谴责成都女孩的时候,自己以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俨然神灵一般,这实在是一种无知与高傲。正如耶稣在面对那个被抓的女孩说的话,我们也可以问问这些暴力网民,你们当中,谁没有得过病,就可以扔第一块石头。
这种网络暴力,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屡见不鲜。网络终端的普及,滋生了另一种无形的网络暴力,这的确是网络发展的弊端。但是网络是一个工具,工具本没有错,错的是使用网络的人心。
在没有网络之前,是不是这种人肉暴力就不存在了呢?显然不是,我们在历史上,在福音书里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暴力。
成都女孩折射的暴力特点,就是一群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对受害者道德审判,甚至施以暴力和人身攻击。他们罔顾事实,沉浸在自己构建的事实中,并在这一虚构框架内对当事人攻击。他们的群情激奋,他们的义愤填膺,仿佛表达的是一种正义,只是这种情绪发泄不是建立在事实上,而是建立在他们的情绪上。他们以发泄情绪为目的,为发泄而发泄,从而在其中寻找一种社会存在感。因为,纵观历史,那些网络暴民,无非是为了博取眼球,增加流量,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按照社会学的补偿理论,正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是边缘群体,因此才需要不断罔顾事实,企图以惊人行动,来回到人们关注的中心。前几日,江苏徐州那位给老师送“叫家长第一”锦旗的人,事后调查也是为了流量而自导自演的事件。
在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本著作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案例。这次妖术大恐慌的起源,源于一个石匠团队在浙江修建一个桥的时候,据传闻需要将人的头发来摄取灵魂,以此来加固桥墩。在今天看来这是迷信的行为,在那个时代却信以为真。人们陷入对摄魂者的恐慌,这种恐慌从浙江一路向西,经江苏传向安徽陕西等大半个中国。在这场妖术大恐慌中,无数无辜的人成为人们恐慌暴力的受害者。只要被认为你是摄魂者,或者具备摄魂者嫌疑,那么就会被暴力的村民攻击。而那些外乡人,那些路人,因为村民们不熟悉不认识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孔飞力在书中说,这场运动,让那些不具备权力的普通百姓,突然尝到了掌握权力的感觉,因此他们开始使用这种权力发泄私愤,把平日里对邻居的不满以攻击摄魂者的借口发泄出来。平日里处于边缘的人,在这场运动中,体会到了走到中心掌握权力的优越的参与感。
在圣经福音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暴力。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太13:53-57)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不出耶稣有什么过错。但在村民眼里,耶稣的过错就是在于他们不知道他的“这等智慧和异能”从哪里来。耶稣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他们期望的样子,而不能有所改变,一旦改变超出他们的预期,就要对耶稣攻击。正如我们在成都那个女孩身上看到的,她不应该被确诊,被确诊了就是她的错,就要攻击她。也许这些村民就是从攻击耶稣的活动中,感受到权力的优越感。因为把一个人赶出社区,隔离在社区之外,这本是祭司和长老这些掌权者的事,这些村民突然体会到了掌权者的感觉。
在耶稣钉十字架的时候,那些围观的人群,那些选择释放强盗而钉死耶稣的人群,无不是这种流无辜人血的暴力参与者。
而在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时期,有许多无辜女性被打成女巫而上了火刑柱,这些被烧死的女性成为这场黑死病的替罪羊。把无辜的人当成女巫烧死,这不仅是当权者教廷的权力,也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加入,正是在烧死女巫这件事上,处于边缘的普通民众尝到了参与权力中枢的感觉,让他们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优越感。
这种流无辜人血的暴力事件,不仅让耶稣钉上十字架,在今天也屡屡发生。这不是今天社会的问题,这只是一小群人的阴暗心理,他们不想靠劳动改变当下,只想以触破底线的方式寻求捷径。
这告诉我们,耶稣的教导“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 ),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彼此相爱,有一颗同情和怜悯的心,这不仅是一个基督徒的起码操守,也是普通民众的基本品格。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