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丧偶式育儿,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现代社会,“丧偶式育儿”这一说法已经刷爆朋友圈了,说到很多中国妈妈背后都站着一位缺位的隐形爸爸。
你相信吗?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父亲的缺失(缺席)。这是美国政治学教授、离婚和家庭法院制度专家斯蒂芬·巴斯克维尔的洞见。他说:“基本上每个重大社会问题都与父亲缺失有关。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暴力犯罪、吸毒、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都与父亲缺失有最直接的关系。”
如何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成为一个不再缺席的好爸爸呢?
2019年8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好爸爸不缺席》中文版一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位好爸爸,并在应用中充分感受为父之乐。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哈姆林(Robert Hamrin)历任美国加州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环保署前高级政策经济学家、美国参议院前经济顾问。曾是一位有威望的国会委员会成员,一个非常活跃的行政部门负责人,总统竞选委员会成员,参议员的亲信员工。在帮助参议员筹备总统竞选的事业高峰期急流勇退,辞职回归家庭,教养三名子女。哈姆林夫妇可谓中美友好交往的见证人。20世纪70年代末即来到中国,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很长时间。哈姆林妻子卡罗尔有中国研究博士学位,能说流利的中文,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1996年,哈姆林成立“好爸爸”机构,旨在呼唤父亲把心转向儿女,享受为父之乐,成为儿女和时代都需要的好爸爸。截至目前,该机构已成功呼唤54,000多位浪子父亲生命回转,改变了132,500多个孩子的生活,其中就有很多中国的爸爸。
《好爸爸不缺席》分全心陪伴和品格建造两个部分。分享如何创造并全心投入亲子时间,培养亲子关系,以及平衡家庭生活与工作的智慧:并从建立孩子自尊、创造性沟通、建设性管教、传承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将宏大厚重的父责与轻松甜美的亲职,活化在生活的点滴故事之中。
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上,有布道家葛培理的推荐:“哈姆林的《好爸爸不缺席》是今日家庭教养方面最重要的一本书——可能当今世上也没有谁比他更适合来写这样的一本书了——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阅读。像我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可以从中学到新的东西。我相信你也一样。”
帮助引进这本书的陈国华在多个场合分享过自己非常高兴看到这本书在中国出版。他说到:“作为‘好爸爸不缺席’课程的培训师,我在过去十年中看到数以千计的父亲回归家庭,他们承诺无条件地爱孩子、陪伴孩子,我看到了希望。期盼已久的《好爸爸不缺席》一书终于问世了。我深信这本书将帮助更多的父亲和家庭。”
日前他在一个网络分享中谈到“为什么要把这本书介绍到中国”时,说:“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孩子出生之后,他虽然尽可能陪伴他,满足他的需要,包括晚上睡觉前会给他讲故事,寒暑假会带他出去旅游等等。但是后来为了追求事业,留学海外,和家人分离了三年半,“我再一次见到儿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13岁的少年了,我上去拥抱他,他非常不自在,想要把我推开。我后来反思虽然我得到了更高的学历,但代价是亲情的隔阂和父子关系的疏远,因为我毕竟错失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爸爸陪伴的阶段。”他承认到:“我是一个缺席的父亲。”
之后不久,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了《好爸爸不缺席》作者哈姆林博士举办的第一期讲座。“那天的课程结束后,我兴奋地把签有我姓名的‘爸爸承诺书’交给儿子,并慎重地向他承诺:爸爸会永远爱你、鼓励你、关心你。”之后,他把证书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给儿子的承诺——重新开始学习做爸爸。
“儿子大学毕业那年,主动提出来让我与他一起去旅游。我万万没有想到,一个22 岁的年轻人,竟然还愿意与父亲在一起!我就请了三周不带薪的假,那次旅行成了我们父子最美好的记忆。”
如今陈国华已经成为了爷爷,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每天下班回家全身心地投注在他的两个孩子身上时,他再次地确认了父亲的职责和影响力,他说:“(这不仅)挽救了我与家人的关系,也让我看到了家庭的传承。我只要还活着,就永远是儿子的爸爸;而他也在影响和塑造着他儿女的生命。”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