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初信主时,曾经有基督徒问我一个艰深的问题:“你是否已经重生?”当时我不明白 对方的问题,因而哑口无言。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信息,正是关于基督徒“重生”的问题。在圣经中讲论“重生”这个主题,约翰福音第 3 章是讲论得最清楚详细的。
约翰福音 3:1~21:
3 有 一 个 法 利 赛 人 , 名 叫 尼 哥 底 母 , 是 犹 太 人 的 官 。
2 这 人 夜 里 来 见 耶 稣 , 说 “ 拉 比 , 我 们 知 道 你 是 由 神 那 来 作 师 傅 的 ; 因 为 你 所 行 的 神 迹 , 若 没 有 神 同 在 , 无 人 能 行 。”
3 耶 稣 回 答 说 : “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 人 若 不 重 生 , 就 不 能 见 神 的 国 。 ”
4 尼 哥 底 母 说 :“ 人 已 经 老 了 , 如 何 能 重 生 呢 ? 岂 能 再 进 母 腹 生 出 来 吗 ?”
5 耶 稣 说 : “ 我 实 实 在 在 的 告 诉 你 , 人 若 不 是 从 水 和 圣 灵 生 的 , 就 不 能 进 神 的 国 。
6 从 肉 身 生 的 就 是 肉 身 ; 从 灵 生 的 就 是 灵 。
7 我 说 : ‘ 你 们 必 须 重 生 ’ , 你 不 要 以 为 希 奇 。
8 风 随 着 意 思 吹 , 你 听 见 风 的 响 声 , 却 不 晓 得 从 那 里 来 , 往 那 里 去 ; 凡 从 圣 灵 生 的 , 也 是 如 此 。”
9 尼 哥 底 母 问 他 说 : “ 怎 能 有 这 事 呢 ? ”
10 耶 稣 回 答 说 : “你 是 以 色 列 人 的 先 生 , 还 不 明 白 这 事 吗 ?
11 我 实 实 在 在 的 告 诉 你 , 我 们 所 说 的 是 我 们 知 道 的 ; 我 们 所 见 证 的 是 我 们 见 过 的 ; 你 们 却 不 领 受 我 们 的 见 证 。
12 我 对 你 们 说 地 上 的 事 , 你 们 尚 且 不 信 , 若 说 天 上 的 事 , 如 何 能 信 呢 ?
13 除 了 从 天 降 下 、 仍 旧 在 天 的 人 子 , 没 有 人 升 过 天 。
14 摩 西 在 旷 野 怎 样 举 蛇 , 人 子 也 必 照 样 被 举 起 来 ,
15 叫 一 切 信 他 的 都 得 永 生 ( 或 作 : 叫 一 切 信 的 人 在 他 里 面 得 永 生 ) 。
16 神 爱 世 人 , 甚 至 将 他 的 独 生 子 赐 给 他 们 , 叫 一 切 信 他 的 , 不 至 灭 亡 , 反 得 永 生 。
17 因 为 神 差 他 的 儿 子 降 世 , 不 是 要 定 世 人 的 罪 ( 或 作 : 审 判 世 人 ; 下 同 ) , 乃 是 要 叫 世 人 因 他 得 救 。
18 信 他 的 人 , 不 被 定 罪 ; 不 信 的 人 , 罪 已 经 定 了 , 因 为 他 不 信 神 独 生 子 的 名 。
19 光 来 到 世 间 , 世 人 因 自 己 的 行 为 是 恶 的 , 不 爱 光 , 倒 爱 黑 暗 , 定 他 们 的 罪 就 是 在 此 。
20 凡 作 恶 的 便 恨 光 , 并 不 来 就 光 , 恐 怕 他 的 行 为 受 责 备 。
21 但 行 真 理 的 必 来 就 光 , 要 显 明 他 所 行 的 是 靠 神 而 行 。 ”
1、尼哥底母夜里来见耶稣(3:1~2)
尼哥底母是什么人?
这个事件中,首先要介绍的人物是尼哥底母。尼哥底母不是泛泛之辈,他是犹太人中的精英分子。第1节说明他有两个身分:第一,他是“法利赛人”,就是严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第二,他是“犹太人的官”,更准确地说,他是犹太公会的成员,而公会是犹太人最高的司法机构。此外,在第10节,耶稣称尼哥底母是“以色列人的先生”,“先生”的意思是教师,也就是当时的律法师。
你能否想象,如果你是尼哥底母,当耶稣告诉你,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足以让你进入神的国,你必定大吃一惊。如果一个像尼哥底母拥有高尚身分的宗教领袖,都不可以进入神的国,那么又有谁可以呢?这就是关键问题,耶稣具有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使徒约翰给我们记载下来。让我们听清楚约翰的记载,以致我们知道:怎样可以进入神的国?
事件背景
耶稣开始出来传道,起初不太受人重视,因为众人对祂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祂木匠的身分、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宗教教育、居无定所的所谓教师,还有祂那名不见经传的出生地拿撒勒。可是,耶稣很快就引起了犹太宗教领袖的注意,其中的原因包括:
(1) 耶稣的传道工作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因为群众辨别出耶稣的教训,和传统的犹太教师的教训,两者存在极大的差异。耶稣的教训显示出祂是具有权柄的人,这可以通过他屡次医病、赶鬼证明出来。反观传统的犹太教师,却死守教条主义,他们能说不能行!
(2) 耶稣洁净圣殿是另一个引起宗教领袖注意的事件(约2:13~17)。这事件使那些在圣殿里从事买卖而得到利益的祭师等宗教领袖,开始敌对耶稣。
对于尼哥底母个人来说,耶稣传道时所讲的教训,解答了他多年来许多伤透脑筋的信仰问题。他细心观察耶稣的言行举止后得出一些结论:耶稣的教训,言语简单,但信息强而有力;祂拥有莫大的能力,行过其他人无法行的神迹(例如平静风浪,太8:26~27);还有,耶稣最大的吸引力,不单是祂个人的能力,还有祂对人展露出极大的怜悯和爱心。
其他法利赛人开始去查找耶稣成功的各种因素,但是尼哥底母却更相信自己的观察,就是耶稣是带着神某种任务而来,并且从耶稣所施行过的神迹,反映出祂拥有神的权柄。因此,尼哥底母开门见山,直接问耶稣:“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2节) 尼哥底母心中怀着迫切的宗教渴求,他期待耶稣解答他所有问题,并解除他所有疑团。
从尼哥底母以“拉比”称呼耶稣,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尊敬耶稣,“拉比”是律法师的意思。其实,许多人也是以“拉比”这名衔来称呼尼哥底母,因为尼哥底母本身也是一个律法师。尼哥底母接着称耶稣为“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注:第2节中的“师傅”与第10节中的“先生”,原文是同一个字,都是指教师。〕 实际上,现在是一个老师来请教另外一个老师。
我们要注意,当尼哥底母向耶稣说话时,他是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当尼哥底母使用“我们”这个复数代名词,这反映他同时是代表着其他法利赛人而来的。因此,耶稣在第7节回答尼哥底母时说:“你们必须重生”,同样是使用“你们”的复数代名词来回应。
2.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3:3)
耶稣将要回答尼哥底母的话,传递着一个重大的真理。祂使用一个严肃而独特的词语来表达祂的信息:“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耶稣说话从来不兜兜转转,祂直接了当告知尼哥底母,他须要重生:“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3节) 一听之下,这句话令尼哥底母感到震惊。对于犹太人来说,生为犹太人,便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而且他们又是那么敬虔,理所当然可以进入天国。尼哥底母从来不认识什么是重生,他认为凭着犹太人的身分,加上自己的宗教虔诚,已经拿到天国的入场券。可是,耶稣这句话间接告诉他,生为犹太人不能够使他得救,也粉碎了他过去几十年在宗教上所付出过的一切努力。你可以想象,他当时脸上露出的震惊情绪。
3. 尼哥底母不能理解“重生”的意思(3:4)
对于耶稣的回答,尼哥底母是以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他把“重生”理解为:人再次出生。因此,尼哥底母反问耶稣:“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4节)
我们今天的信徒,比尼哥底母站在更有利的位置,因为我们今天有整本新、旧约圣经,让我们更清楚明白神的真理。可是,“重生”这个词语,在尼哥底母那个时代是无法明白的,他只能以最平常的字面意思去想象,因而完全不能理解耶稣说话的属灵意义。
4. 耶稣解释“重生”的意思(3:5~8)
重生的途径
耶稣回答尼哥底母:“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5节) 耶稣谈到人所熟悉的出生。虽然人人都经历过肉身的出生,但若要“进神的国”,就必须经历从神而来的属灵再生。
圣灵的工作
耶稣向尼哥底母进一步解释前面第3节提到的“重生”是什么意思,“重生”必须是“从水和圣灵生”。“水”的功用是洁净污秽,因此“水”是指洁净罪人的水礼。施洗约翰“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可1:4),而他传道时却表明:“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耶稣〕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可1:8) 后来,施洗约翰看见耶稣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这说明弥赛亚的双重使命:“除去罪孽”(洁净的工作)和“用圣灵施洗”(赋予能力的工作)。
得救的确据
耶稣不是教导人重生是借著水礼而来,因为无论有多少水,也无法带给人属灵的生命。约翰福音3:14~21强调的是“信”,因为人得救是“因着信”(弗:2:8~9)。得救的确据是圣灵“住在”(不是暂时停留)人心里(罗8:9),而圣灵是在人听见“得救的福音”,并且“信了基督”,“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因而圣灵的印记便成为得救的“凭据”(弗1:13~14)。水礼是信徒作见证的行动之一(太28:18~20),但却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否则旧约时代的信徒和耶稣身旁那个悔改的强盗(路23:39~43),都不可能得着救恩。
经过从神而来的属灵再生,人便有了神的生命;反之就是死亡:“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一5:12)
什么是“信”?
信不是虚无缥缈的信念,对约翰来说,信是要付诸行动,且要表达出来的。正如雅各书所强调的,信心与行为息息相关,借着行为,把信心具体表露出来。约翰在第1章说明:“凡接待祂〔耶稣基督〕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1:12) 这句话包含得救(成为神的儿女)的两个行动:
(i) “接待”(receive):例如稅吏撒该,在路上遇见耶稣后,便兴奋地接待耶稣到他家里作客,并且采取悔改的行动(主动把所有财富的一半分给穷人,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接着,耶稣就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路19:2~9)
(ii) “信”(believe in):约翰记载许多伴随信心的行为:
· 信是接待耶稣(1:12)
· 信是宣认耶稣(1:49~50)
· 信是跟从耶稣(2:11;6:68~69)
· 信是认同圣经(2:22;5:46~47)
· 信是接受见证(4:39;20:8、29)
· 信是接受教导(4:42;8:30;13:19)
· 信是接受神迹(4:48;6:30;7:31;11:47~48)
· 信是认父差子(5:24;10:25、37~38;12:44;14:11)
· 信是求神荣耀(5:44)
· 信是俯伏敬拜(9:38)
“信”带来的结果,是蒙受神莫大的恩典,包括“作神的儿女”(1:12)、“得永生”(3:15~16、36)。
重生的奇妙
耶稣对尼哥底母说:“风随著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8节) 耶稣把神借着圣灵的救赎工作,比作“风”所产生的效果。我们知道,风是眼不能见,但人却可以看到风的效果。树叶摇动、沙尘滚滚,这是风吹的结果。圣灵像风,虽是眼不能见,人却可以感受到圣灵的存在,且满有能力。
重生的表现
基督徒因有圣灵内住在心里,便使他活出新生命的样式。“重生”如风,虽然不能看见,也不能触摸,但一个信徒重生后带来新生命的表现,却可间接见证重生已经发生在他身上。保罗在加拉太书列举圣灵所结果子的九种素质:“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
5. “怎能有这事呢?”(3:9)
从耶稣在第3节的回答起,尼哥底母便感到困惑。在第4节和第9节,尼哥底母提出了两条问题:(1)“如何能重生呢?”;(2)“怎能有这事呢?”对于耶稣告诉他的,他难以想象怎能是真的。
6. 耶稣教导属灵的事(3:10~15)
尼哥底母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宗教领袖,只想到肉身的出生,却不明白耶稣所谈论的,是从神而来的属灵再生。对于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尼哥底母,他无法理解属灵和超自然的事。
耶稣向尼哥底母保证:“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11节) 祂接着说:“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在这一节经文中,耶稣再次使用“你们”这个复数代名词,就是指尼哥底母和其他法利赛人,又使用“我们”一个复数代名词来代表两个人,一个是施洗约翰(这个施洗约翰不是写约翰福音的使徒约翰),另一个是耶稣自己,两个人都曾经分别向法利赛人作过见证。
首先,施洗约翰曾经为弥赛亚的来临作见证:法利赛人曾经差人去查问施洗约翰,他是谁以及他传什么信息(约1:19~27)。法利赛人明显地不接受施洗约翰的见证,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施洗约翰悔改的洗礼(路7:30;可1:4)。
另外,耶稣以祂所行过的神迹,为自己弥赛亚的身分作见证:曾经有大批法利赛人从各地来听过耶稣的教训,并看过耶稣医治病人(路5:17)。但是,最后他们都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
法利赛人拒绝了施洗约翰和耶稣两个人的见证。
重生的要诀
耶稣接着对尼哥底母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14~15节)“铜蛇事件”记载在旧约民数记21:4~9,预表神将会通过“人子”赐下救恩。以色列人在旷野埋怨神、抱怨行程艰苦,又缺乏粮食和水。他们也不喜欢神每天赐下的吗哪。因此,神使火蛇进入他们中间,结果许多人被咬死。神却为这不顺服的以色列民施行救赎。
神吩咐摩西制造了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只要一望铜蛇就马上得着医治,存活下来。
旧约中的救赎事件是用来说明,神即将通过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成就救赎之恩。由于铜蛇被举起来,便成为救赎的源头。因此,人子也必须“照样被举起来”,意思是被钉在十字架上。那些凭着信心仰望耶稣基督的人,同样得以从神的愤怒中存活过来。仰望铜蛇的行动是一个信心的行动,这是神施行救赎的方法。
在旧约时代,在旷野垂死的以色列人仰望挂在杆子上的铜蛇,就可以带来肉身的救治;到了新约时代,“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就是那些凭信心仰望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可以得着救赎和永生。
7. “神爱世人”(3:16~21)
16~21节是约翰因应耶稣谈论永生而总结的真理。16节是福音的精义:“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们要注意上半句“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中“爱”这个字。神是以一个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祂的爱,就是通过差遣祂的独生子进入世界,因此当神子道成肉身,有了肉身,就可以“被举起来”(14节),承担我们的罪。
下半句“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带入了一个新元素“灭亡”,这意味着不信的人将会进入地狱。主耶稣引用旧约的铜蛇事件,除了说明神救赎之恩外,还隐含着顽梗不信的后果。借着仰望铜蛇“得救”的人,是那些垂死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是因叛逆神而被定罪,如果他们不快速以信心仰望铜蛇,后果就是“灭亡”。耶稣起初告诉尼哥底母:“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已经令他震惊不已。现在,约翰在16节下半句这句话,对尼哥底母更为震撼,就是按照他目前的属灵状况,他不但“不能进神的国”,更注定要“灭亡”!尼哥底母一直以为自己已经修成正果,现在他得知自己,不是前往天堂途中,而是前往永远受苦楚的地狱途中。
现在,回到我开始讲道时提出的关键问题:怎样可以进入神的国?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說:“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那就是说,若要进天国,我们必须超越法利赛人的义。法利赛人的义是什么呢 ?法利赛人的信仰停留在严守宗教规条、靠“行律法称义”的层面,还未领受“因信基督称义”所带来的新生命〔注:加2:16“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因此他们所实践的信仰生活,由于建基在不健全的信仰,在救恩上既毫无功效,更在苦待己身!
尼哥底母的改变
你想不想知道,尼哥底母后来的信仰生命如何?第3章记载尼哥底母与耶稣对话,当他离开之时,我们不知道他心里做了什么决定。在约翰福音后面的经文告诉我们,尼哥底母两度再次出现时的生命转变:
第一, 第7章记载犹太公会召开会议,密谋设一个“假先知”的罪名来控诉耶稣。尼哥底母当时是犹大公会72个宗教领袖中其中一人,他挺身而出为耶稣辩护。7:50~51这样记载:“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他们是指公会其他领袖〕说,不先听本人〔这是指耶稣〕的口供,不知道祂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吗?”结果,尼哥底母被其他宗教领袖嘲笑,他们不相信会有先知出于被人轻视的加利利。
第二,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19:39这样记载:“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没药和沉香是价值高昂的香料。尼哥底母和另一个人亚利马太人约瑟,用细麻布加上香料把耶稣的身体裹好,然后安葬。
耶稣是世界的光
约翰在3章19节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 后来在文士和法利赛人捉拿一个淫妇来试探耶稣的事件中,耶稣对众人宣告:“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8:12) 当初,尼哥底母晚上来见耶稣时,处于困惑的黑夜。约翰在3章21节继续说:“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到了19章38~42节,当尼哥底母在白天公开地,在髑髅地以行动认信基督之时,反映他已经走出黑暗“来就光”,经历了重生。我们知道,当耶稣被钉十字架之时,四面楚歌、风声鹤唳,大部分门徒为免被牵连,早已逃之夭夭。反观尼哥底母,他不顾一切,用行动表达对耶稣的信、望、爱。这是圣经对尼哥底母最后的记载。
结语
耶稣借着与尼哥底母论重生,把“重生”的真理表明出来。最后,我总结其中两个学习重点:
(1) “虔诚的教徒”不等同“重生的基督徒”
我们当中没有什么人可以比尼哥底母更虔诚,但是主耶稣表明,纵然有人可以像尼哥底母那样虔诚,他仍然不能得救。尼哥底母必须经历重生,才可得救。从主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白主的教导,就是“虔诚的教徒”与“重生的基督徒”是有重大分别的:得救的人不是那些倚靠自己敬虔行为的人,而是那些单单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就是相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如果你信靠耶稣基督,而不是靠自己,按照祂的应许,借着圣灵的能力,你会经历重生,你因此就得着保证,得以进入神的国。
在约翰福音后面5章39~40节,耶稣对犹太人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犹太人醉心研究圣经(当时只有旧约圣经),认为从里面可以找到永恒的生命,其实圣经的话就是为耶稣作见证的。可是,他们只是掌握了关于神的知识,其实却不认识神。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犹太人的失败:“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这就是犹太人的问题,他们研究圣经,但却拒绝相信神所差来的耶稣(约3:38),因此就没有因信耶稣而“得生命”。因此,这提醒我们,读圣经的首要目的,不是要增加圣经知识,也不是仅仅把圣经作为活出好行为的规范。若是这样,我们只会变成另一批法利赛人了!
美国西北学院 (Northwestern College) 宗教与基督教教育系,斯莫尔本斯教授 (Jackie L. Smallbones) 在其《转化生命的圣经教导》(“Teaching Bible for Transformation”)的论文中认为:神默示圣经作者写下圣经的首要目的是“让人认识神”,以致人可以“与神相交”,并且在这种亲密的相交中,我们的属灵生命便得着更新,愈来愈像基督。因此,就以读约翰福音为例,我们的目的,不是研读一卷书,而是要认识那一位“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的主耶稣基督(约1:14),并因信祂而“得生命”,这就是使徒约翰写约翰福音的目的(约20:30~31)。
无论你信主年日有多长,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抑或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 尼哥底母当初来见耶稣时,是被耶稣所讲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吸引,他是慕名而来,可以说他当时只是耶稣众多“粉丝”(fans)的其中一个。你要认真思考你现在与耶稣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是耶稣的 “粉丝”?;抑或是“重生的基督徒”?如果是“粉丝”,那就是说,你只是一个热情的教徒,纵然你表面上,参加许多宗教活动,知道许多关于耶稣的事,但你不是真正认识耶稣,就像尼哥底母当初来见耶稣时的信仰状况。粉丝跟偶像的关系很肤浅脆弱,粉丝很容易便会断开。如果你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那就表示你已经与耶稣建立了生命相交的关系。正如后来尼哥底母经历了重生,成为“重生的基督徒”。
(2) 神的爱借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和钉身十字架表明出来
约翰福音3:16“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这是神向世人展示“爱”的方式。那些接受基督作为救主的人,在现在和永恒中可以享受神的“爱”。相反,那些不接受基督作为救主的人,就是拒绝神的爱。基督在祂第一次降临时揭露人的罪,并呼吁人悔改得救。基督在将来第二次降临时,祂将会对罪人施行审判。
今天许多人试图从“神爱世人”这片语找得安慰。爱世人的神怎会定人罪?神怎会那么残忍把人送到地狱去?可是,我们要听清楚3:16节整句的话:“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不错,上半句说,神爱世上所有的人;可是,下半句说,只有那些“信”祂独生子耶稣基督的人,才“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得救”和“定罪”是16~21节的主题。虽然基督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17节),但人可以“得救”,抑或被“定罪”,全在于他对耶稣基督的态度:是相信,还是拒绝相信。
深愿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朋友,都能够认识主耶稣、经历祂的爱,并且因着相信祂而领受圣灵内住在心里,成为重生的基督徒,这样就可以与祂建立生命相交的关系,得以进入神的国。阿们。
本文原载于“福音腓立比”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